- 姓名:邹和群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2,12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
- 专业:内科学(肾病)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德国ESSEN大学肾内科,1998,博士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泌尿疾病研究所
- 办公室电话:020-62784391
- 电子邮件:hequnzou@hotmail.com
2、器官移植慢性排斥防治
3、血液净化并发症防治
2、Expressionandroleofintegrin-linkedkinaseandcollagenIVinhumanrenalallograftswithinterstitialfibrosisandtubularatrophy.TransplantImmul.2010
3、BurdenofCKD,proteinuria,andcardiovascularriskamongChinese,Mongolian,andNepaleseparticipantsin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Nephrologyscreeningprograms.AmJKidneyDis,2010
4、Clinicalstudyoftheriskfactorsofinsulin-resistanceandmetabolicsyndromeafterkidney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Immunology.2008
5、Theexpressionof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andC-Cchemokinereceptor2inpost-kidneytransplantpatientsandtheinfluenceofsimvastatintreatment.ClinChimActa,2006
2、《小管间质肾病》,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2006
3、《实用临床肾脏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国际肾脏学会“ACN旅差费奖”,2004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2003
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3
珠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2002
教育部全国骨干教师,2000
广东省“优秀回国创业之星”,2000
国际肾脏学会“ICN旅差费奖”,1999
国际肾脏学会“ICN旅差费奖”,1997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校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1994
校级“优秀教师”奖,1994
国际肾脏学会研究员训练奖,1993
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医学优秀论文”,1991
2、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早期筛查和综合防治,2004-2014,国际肾脏病学会,65万元
3、中国中南六省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早期筛查和综合防治,国际肾脏病学会研究项目,2007-2012,总投入50余万元
4、轻度高尿酸血症及Nrf2变化促进慢性肾脏病及血管病变作用机制系列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2014,经费5万元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00万元
建立国内第一个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实验室,填补了国内慢性排斥发病学和治疗学实验研究空白。主持有关课题8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CMB研究基金、教育部全国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国际上首先报道ILK、MMP上调、胰岛素抵抗等慢性移植肾病早期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在国内外首先报道SDZRAD、雌激素、假孕分别能有效防治慢性排斥。有关论文50余篇发表在《KidneyInt》、《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Immunol》、《NephrolDialTransplant》、《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IgA肾病肾小球食物过敏原抗原-抗体复合物阳性沉积及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IgA,进一步证实食物过敏原介导IgA肾病。在国内外首先报道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新观点,提出本病存在原发的皮质醇水平低下,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环路参与特发性肾病发病并与肾病复发和难治有关。发现黄芪刺五加能有效防治难治性肾病复发。并在国内首先报道尿激酶治疗难治性肾病的成功经验。有关研究论文30余篇发表在《KidneyInternational》、《Nephrology》、《NephrologyDialysisTransplantation》、《中华肾脏病杂志》等。
自1998年开展尿蛋白组学研究及其损伤激活肾小管细胞作用和机制的因果关系研究,主持有关课题3项,得到九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科研基金资助,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尿中小分子成分与肾小管间质损害、治疗反应和预后有关,发现反复输入白蛋白与肾病复发和难治有关。有关论文发表在《KidneyInt》、《JAmSocNephrol》、《AmJKidneyDis》、《Nephrology》、《中山大学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