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封志纯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56年12月
- 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教授
- 专业:儿科学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1991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工作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 办公室电话:010-66721786
- 电子邮件:zhjfengzc@126.com
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发育医学杂志(电子版)主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小儿血液杂志副主编,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12家全国性儿科学术刊物编委。Pediatics、Respiratorycare等杂志审稿专家。
2.JingLiuandZhi-ChunFeng(通讯作者).Changesinpulmonaryarterialpressureinterm-infantswith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PediatricsInternational.2009,51,786-789
3.XUEMEIFU,QIUPINGLI,ZHICHUNFENG(通讯作者)ANDDEZHIMU.TheRolesofAquaporin-4inBrainEdemaFollowingNeonatalHypoxiaIschemiaandReoxygenationinaCulturedRatAstrocyteModel.GLIA2007,55:935–941
4.XuanXu,DandanLi,ShuyuZhao,XichengLiu,ZhichunFeng(通讯作者)andHuiDing(通讯作者),.Treatmentofcongenitaltrachealstenosisbyballoon-expandablemetallicstentsinpa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InteractiveCardioVascularandhoracicSurgery,2012:18:1–3
5.ZCFENG,JLIU,RJU.ChangesinNeuralStemCellsinNeonatalRatswithHypoxic-ischaemicEncephalopathy.HKJPaediatr(newseries)201217:31-37
6.XiaoyingZhang,HuiWang,ShengZhang,JieSong,YupeiZhang,XiujuanWei&ZhichunFeng(通讯作者)。MiR-134functionsasaregulatorofcellproliferation,apoptosis,andmigrationinvolvinglungseptation.InVitroCell.Dev.Biol.-AnimalDOI10.1007/s11626-012-9482-3
7.XiaoyingZhangMD,WeiPengMM,ShengZhangMD,ChunzhiWangMM,XiyuHeMM,ZhimeiZhangMM,LinaZhuMM,YanWangMD,ZhichunFengMM(通讯作者).MicroRNAExpressionProfileinHyperoxia-ExposedNewbornMiceDuringtheDevelopmentof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RESPIRATORYCARE2011;56:1009-1015
8.ShaodongHua1,XiaoyingZhang,ShengZhang,JingXu,ZhichunFeng(通讯作者).EffectsofDifferentVentilationStrategiesonLungInjuryinNewbornRabbits.PediatricPulmonology2012;32:102-109
2、封志纯,等。《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北京
3、封志纯,等。《儿科临床场景导读》,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 
4.封志纯,等。《实用儿童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北京
5,封志纯,等。《图解儿科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北京
6.封志纯,等。《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北京
7.封志纯,等。《儿科重症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北京
2、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的防治研究第一作者2010年9月
3、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新生儿缺氧性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9月
4.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防治第一作者2008年7月 
2、骨髓来源干细胞在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编号:30772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元。
3、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期监测研究(编号:200809),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项目,40万元。
4.汉族人SP-B基因分析研究及其导致BPD作用机制研究(编号:309732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万元。
5.基于转流原理的ELSS,军队临床特色基金,2010年,30万元。
6.干细胞防治肺损伤,军队十二五重点课题子课题,2011年,50万。
7.胎盘早剥新生儿临床问题研究,北京市临床特色项目,2010年,20万。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00万元。
本学科在该领域主要围绕新生儿及儿童重病的生命支持技术进行研究。
特色优势主要是:(1)现代化儿童重病临床医学基地。本学科NICU(包括早产NICU、围足月NICU、足月NICU三个专科)和PICU、PCCU,标准规范,各设有15个(共60个)抢救单位,共350个床位,装备有完善的先进设备,配套开展了体外膜肺(ECMO)、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为核心的生命支持系列先进技术。(2)国内第一个新生儿与儿科危重症转运网络:自1980年代末开始实践,摸索出以陆路和航空转运结合、产后转运与产时保驾转运以及宫内转运结合、医训研结合等“三结合“为特征的“珠江模式”;取得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危重病医学资源,合理分级救治的效果,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成功经验。(3)危重儿救治系列特色临床项目:早产微型儿、特殊母病新生儿和多脏器衰竭小儿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收治高危新生儿近1000名,多脏器功能不全患儿200余例;新生儿总存活率达97.7%,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达94.1%,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达76.8%;多器官功能衰竭小儿成功率达97%。学科已被评为全军儿科中心和全军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4)高危儿智残期前干预。对于救治成活的脑损伤高危儿,在形成固定的神经系统残疾之前给予系统监测、综合治疗,以避免或减轻智残的发生。在国内儿科最先配备规范的多功能大规模的小儿神经发育促进基地,最先提出了“早期、综合、坚持”的六字原则,以神经营养药物和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神经细胞发育促进,与以物理治疗技术为主的神经功能发育促进方法相结合,成功率达93%,有力的支撑了危重病救治工作。(5)紧密结合临床的实验室研究:重点研究两个儿童重病医学应用基础专题①儿童重病相关呼吸发育生物学②儿童重病相关神经发育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