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潘速跃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5年12月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 专业:神经病学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2000年6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 办公室电话:020-61641961
- 电子邮件:pansuyue82@yahoo.com.cn
2、研究方向二名称:脑血管病
学术任职二、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神经疾病学组副组长
学术任职三、《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学术任职四、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神经科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任职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急危重症学组组长
学术任职六、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营养学组副组长
学术任职七、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任职八、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2、 Guillain–BarreSyndromefollowingsepsisafterstereotacticaspirationfor spontaneouspontinehemorrhage.Neurologicalsciences.2012,33(3):657-60.(通讯作者)(SCI收录,影响因子:1.220)
3、Thepredictionof30-daymortalityinpatientswithprimarypontinehemorrhage:ascoringsystemcomparison.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2012Apr24.[Epubaheadofprint](通讯作者)(SCI收录,影响因子3.765)
4、Intra-carotidcoldmagnesiumsulfateinfusioninducesselectivecerebralhypothermiaandneuroprotectioninratswithtransi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Neurologicalsciences.2012Apr1.[Epubaheadofprint](通讯作者)(SCI收录,影响因子1.220)
5、Intermittentintracarotidarterycoldsalineinfusionasnativemethodforneuroprotectionafterischemicstroke.NeurosurgicalFocus33(1):E10,2012(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867)
6、Therapeutictimewindowofhypothermiaisbroaderthancerebralarteryflushingincarotidsalineinfusionaftertransientfocalischemicstrokeinrats.NeurologicalResearch2012(Epub)(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522)
7、Diffusiontensorimagingstudyoffractionalanisotropyvaluesandtheareaofbothcerebralpedunclesinhealthadults.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2011,6(10):797-800.(通讯作者)(SCI收录,影响因子:0.180)
2、神经病学(双语教材)ISBN978-7-04-031791-6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参编
3、英汉生物学大词典(ISBN978-7-03-021675-5)科学出版社2009.01参编
4、神经系统定位诊断(BJ-08-028)CAI课件中华医学会2008.02主编
2、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首报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研究2004.07
2、间断多次选择性脑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动物实验研究(1015105150100005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0-2012.9),5万元,负责人
3、选择性脑低温结合局部动脉给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实验研究(2011J4300105),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11.9-2013.8),10万元,负责人4、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来诊治缺血性小卒中(065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10-2014.9),第二作者,可支持经费9万元
5、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99.1万
主要研究方向:
一)选择性低温的脑保护作用
特点及意义:低温能抑制脑损害的各种产生机制,是目前最有效的脑保护措施,也是目前唯一在临床上被证明有效的脑保护手段。然而全身性低温可引起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全身并发症,且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低温深度和持续时间有明确的关系,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和起到更好的效果。选择性脑低温可避免全身性低温的并发症,一旦成功在临床上使用,势必能改变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对于诸如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急性脑炎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现状,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二)神经危重症患者的脑功能评估
特点及意义:神经危重症患者的预后评估对家属支持患者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临床体征判断,不同医师的经验对预后判断差异较大,肉眼及体格检查无法做到客观、准确。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40Hz听觉稳态诱发电位(40HzaSSEP)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经临床证实在昏迷患者预后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将aEEG、40HzaSSEP及SLSEP应用于脑功能评估当中,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准确判断,减少资源浪费,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在疾病的可逆阶段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2、开展新医疗、新技术等情况、国内所处学术地位:
新技术、新业务:在国内神经内科ICU首先开展了有创颅压监护和血管内低温治疗,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面积脑梗塞、恶性颅高压等神经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将aEEG使用于成人昏迷监测;国内外首次将40HzaSSEP应用于昏迷监测。经颅超声也是国内首先开展的工作。
国内所处学术地位:在国内成立首个神经急危重症学术团体,多次被邀至全国各地讲学,在国内建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并获得了国内学术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