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谭宁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5年3月
- 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
- 专业:内科学(心血管病)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医学博士
- 工作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
- 办公室电话:020-83827812
- 电子邮件:tanning100@163vip.com
2、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2、中国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1。第一作者
3、N-乙酰半胱氨酸和碳酸氢钠预防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损害的作用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5。通讯作者
2、《当代心脏病学进展2007》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社2007.3。
3、《当代心脏病学进展2010》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
2、科研成果“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系列研究”获得200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脑利钠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00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年;经费6万。
3、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1年后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2009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2012;经费7.5万。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0万
该系列课题研究了脑利钠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目前,人重组脑利钠肽用于缓解急性心衰患者症状的治疗,急性心梗的保护作用还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尚无应用与临床病人上。本系列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脑利钠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机制,以此为希望为脑利钠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提供新思路。
二、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研究——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全球重大卫生问题。冠脉介入治疗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展,成为冠心病目前最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药物支架置入后晚期血栓的形成也成了目前困扰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已制订的指南或者共识主要针对介入后1年内的抗血小板治疗。但是1年以后更远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如何进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药物支架远期血栓形成的危险以及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
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评价药物支架置入1年后给与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制定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有效的策略。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明确药物支架置入1年后远期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及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以此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不良事件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冠脉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它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临床上对于生理盐水水化预防的作用是十分肯定的,在药物预防方面,荟萃分析显示生理盐水水化合并口服大剂量氮-乙酰半胱氮酸在预防造影剂肾病方面比单纯水化更具肾脏保护作用,尤其推荐用于造影剂肾病高危患者预防,该预防措施经济、实用、副作用少,我们的研究通过对CIN的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处理后,并初步观察到:在生理盐水标准水化的基础上,口服大剂量NAC(氮-乙酰半胱氨酸)或静滴NaHCO3(碳酸氢钠)可以预防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