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国兴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56年10月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本科、学士、1987年6月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工作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办公室电话:020-61648571
- 电子邮件:lgx56583@163.com
2、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学术任职二: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哲学学会、精神文明学会、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学术任职三: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些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2期
3、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党建研究》,2008年第6期
4、和谐社会理念:对现代性的中国式解读,《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
5、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和本质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
7、简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
8、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2、《解读创新理论透析热点问题》《华文出版社》,2003年5月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4、《“三个代表”“三进入”的特点与规律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广东高教出版社》,2008年12月
2、《在创新中构建‘三个代表’‘三进’新模式》,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12月,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年11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4、《和谐社会理念:对现代性的中国式解读》,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教育部2007.1—2009.1,20000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研究,广州市社科规划办2009.6—2010.6,10000元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研究,广东省社科规划办,2011.1--2012.12.2.5万元
5、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体系研究,教育厅重大委托项目,2011.09-2012.09,1.5万元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8万元
研究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深入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提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研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主导作用。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技文化思想研究。关注科技职业道德建设,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术地位:本研究方向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处于广东高校前列。我潜心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机制和模式,其标志性成果:“在创新中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新模式”,在《光明日报》、《求是》杂志、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宣传简报》上发表和转载。我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建研究》、《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等权威和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160余篇。参与和主持国家、军队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兼任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