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刘爱华
-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64-02-27
- 专业技术职务: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专业:内科学(呼吸系病)
-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 最后学历:博士学位(2007.07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
- 工作单位:南方医院呼吸内科
- 办公室电话:020-61641575
- 电子邮件:lah47158@yahoo.com.cn
2、肺癌与基因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编委
2、肿瘤坏死因子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6诱导LA795肺腺癌细胞凋亡.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3,26:88-92
3、EffectofPRAKgeneknockoutontheproliferationofmouseembryonicfibroblasts。Front.Med.China,2009,3(4):379–383((并列第一作者)
2、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2000)题目“电子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电视窥镜对28例支气管异物的救治 
2、项目名称:H5N1禽流感病毒诱导IP-10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2010.07~2012.07。南方医院院长基金3万元
3、项目名称:H5N1禽流感病毒诱导人支气管上皮IP-10表达的机制研究2011.08~2013.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元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5万元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细胞恶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38MAPK重要生物学功能是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参与应激与炎症反应、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等病理过程。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为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生物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本人研究方向是利用不同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细胞生长和死亡的不同调控作用,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具有活性的蛋白激酶导入肺癌细胞,以改变肺癌细胞的生长周期,并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目的。
临床上肺部重症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合并ARDS的治疗成功率低、病死率高,某些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望通过基因转染、RNA干扰(RNAi)或基因敲除(knockout)、报告基因、离体结合实验(invitrobinding)等技术手段研究病毒攻击下的肺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病变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我院开展经纤支镜引导下良性支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和管腔内恶性肿瘤电凝术等技术,成功救治了多名因肿瘤严重阻塞导致呼吸困难的肺癌患者。积极开展内科胸腔镜检查和纤支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肺活检术,拓展了我科腔镜的诊治范围。对COPD失代偿期、免疫功能低下的重症肺炎、弥漫性肺疾病合并ARDS、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肺癌等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