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志清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7.11.12
- 专业技术职务:副主任医师
- 专业:外科学(烧伤)
-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 最后学历:2010.07获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烧伤)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烧伤科
- 办公室电话:020-62787250
- 电子邮件:lizq@fimmu.com
2、创面修复。
2、李志清,黄跃生,杨宗城,王甲汉.核因子-κB在大鼠烧伤后中性粒细胞致心功能损害中作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9):921.
3、李志清,黄磊,邱学文,王甲汉.三氯乙烯烧伤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体会.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25
2、参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烧伤外科手册》2008.05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严重烧伤早期损害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2002-J-233-2-02-R09)2003.01
3、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及相关研究”(2003-2-49-3)2003.10 
2、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含氧液冲洗对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2010.11-2011.12)
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水通道蛋白介导严重烧伤大鼠心肌水肿的机制及其抑制剂作用的研究”(2012.01-2014.12)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3万元
多脏器功能损害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一主要原因。严重烧伤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和代谢障碍;局部屏障破坏和全身防御系统机能减退诱发严重感染;以及持续异常的高代谢反应,是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主要发病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失控性炎症反应,则是脏器损害的共同发病机制。本人近年来通过参与“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973项目)等课题研究。以烧伤后内皮细胞、炎性细胞等为主要靶细胞,重点探讨了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从信号转导途经研究了核转录因子对失控性炎症反应和脏器损害发生的影响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近40篇。并以主要作者2001年“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严重烧伤早期损害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及相关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