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高建华
-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55.5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
- 专业:外科学(整形)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1999年、日本医科大学、形成外科、博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 办公室电话:020-61641861
- 电子邮件:gaopsnf@yahoo.com.cn
2、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与再血管化机制研究
2、高建华,罗盛康,冯传波,胡志奇,姜平,颜玲,杨东元.McGhan解剖型乳房假体参数系统改进与手术技巧.中国美容医学,2005;14(5):547-550
3、高建华,查选平.对当前鼻美容整形的几点思考.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3):113-114
2、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窄蒂穿支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巨大薄皮瓣应用和基础研究”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
3、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窄蒂穿支(np-SVNF)的扩展应用和基础研究”2000年解放军总后勤部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5万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最棘手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其病理机制不明确,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不尽人意。1994年开始我们从瘢痕疙瘩病因学入手,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诱导调亡的异常,该结果已经被国外众多同行所证实。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基因的突变。同时还已针对基因的突变,设计并完成了用于预测“瘢痕体质”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及基因治疗方案。
通过该研究,有望准确定位瘢痕疙瘩的致病基因,同时根据“致病基因”设计针对性的“基因药物”,使其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上的重大难题。
目前,本科已经成功收集了瘢痕疙瘩完整家系标本2个,这种封闭性的家系标本是及其珍贵的。家系的研究对于从根本上揭示瘢痕疙瘩的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终攻克瘢痕疙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瘢痕疙瘩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方面我们已经紧紧瞄准了国际最前沿,并且有所发现及创新,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领域已经颇具影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100篇,获得专利1项。
2、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与再血管化机制研究
2004年开始实施“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与再血管化机制”的相关研究,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国内首次在体内成功构建出了血管化的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本研究紧密跟踪前沿科技发展,针对上述这一及具挑战性的难题,对其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研究:(1)国内首次从脂肪抽吸物的液体部分都成功分离培养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2)国内首次从成人外周血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增殖能力较强的晚期内皮祖细胞,为促进再血管化细胞疗法提供了具有实际应用可能的种子细胞来源;(3)首创了针对不同缺损的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修复策略,分别使用Ⅰ型胶原固体支架及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支架,在裸鼠体内成功地构建出成熟脂肪组织。(4)证实了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能有效改善皮瓣存活,能广泛应用于组织移植物再血管化,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5)国内首次构建成功携带血管蒂的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在该研究方向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8篇。
3、计算机辅助乳房三维形态测量
乳房再造和修复外科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本科此方面技术在地区领先。目前逐渐已将此手术重心前移,即与外科联合在切除同时进行修复与再造。计算机辅助乳房整形的三维测量系统和手术模拟系列研究已有雏形和基础,有望在近年产品化并推向市场,这样将我科基础和临床的优势与传统普通外科的结合,可形成一个集诊断、治疗、整形、重建于一体,融合医学和美学的综合学科领域,从而能更为理想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广大民众的物质文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全国某些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已出现这种趋势,如果本学科能率先建设,必将成为优势,取得先机。
在该研究方向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累积科研经费40万元。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