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柯以铨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3.07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
- 专业:外科学(神外)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200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神经外科专业,获博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 办公室电话:020—61643266
- 电子邮件:net_chn@hotmail.com
2、脑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研究
2、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cellsascellularvehiclesfordeliveryofimmunotoxininvitroBiotechnolLett,2009,31:181-189
3、HuCC,JiHM,ChenSL,ZhangHW,WangBQ,ZhouLY,ZhangZP,SunXL,ChenZZ,CaiYQ,QinLS,LuL,JiangXD,XuRX,KeYQ.InvestigationofaplasmidcontaininganovelimmunotoxinVEGF165-PE38geneforantiangiogenictherapyinamalignantgliomamodel.IntJCancer.2010.127(9):2222-2229.(通讯作者)
4、XuDS,KeYQ,Jiang,Xiaodan,CaiY,PengY.InvitrophotodynamictherapyonhumanU251gliomacellswithanovelphotosensitiserZnPcS4-BSA.BritishJournalofNeurosurgery.2010.24(6):660-665.(通讯作者)
5、LingG,WangS,SongZ,SunX,LiuY,JiangX,CaiY,DuM,KeY.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isrequiredforvasculogenicmimicryformationingliomacelllineU251MG.CancerBiolTher.2011.12(11):978-988.(通讯作者)
6、SunXL,XuZM,KeYQ,HuCC,WangSY,LingGQ,YanZJ,LiuYJ,SongZH,JiangXD,XuRX.MoleculartargetingofmalignantgliomacellswithanEphA2-specificimmunotoxindeliveredbyhuman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CancerLett.2011.312(2):168-177.(通讯作者)
7、G.Yan-Wu,K.Yi-Quan,L.Ming,C.Ying-Qian,J.Xiao-Dan,Z.Shi-Zhong,Z.Wang-Ming,andD.Chuan-Zhi,Humanumbilicalcord-derivedSchwann-celltransplantationcombinedwithneurotrophin-3administrationindyskinesiaofratswithspinalcordinjury.NeurochemRes.2011.36(5)783-792.(通讯作者)
8、WangSY,YuL,LingGQ,XiaoS,SunXL,SongZH,LiuYJ,JiangXD,CaiYQ,KeYQ.Vasculogenicmimicry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inmedulloblastoma.CancerBiolTher.2012.13(5):1-8.(通讯作者)
2、《临床昏迷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参编
3、《现代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
4、《临床技能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副主编
2、肿瘤血管特异性杀伤细胞的建立与抗肿瘤作用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
3、脑与脊髓交通伤的抢救技术和器械研发—继发性脑损伤的救治技术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1-2010.1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63万元
研究发现,在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病灶生长的早期,如果没有血管供应,则瘤体只能维持在2-3mm3大小的水平,而一旦血管开始出现,肿瘤则呈膨胀性生长。抑制或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或使原有病灶缩小至微小病灶水平。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已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肿瘤治疗策略。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cnicmimicry,VM)是恶性肿瘤早期快速生长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管替代VM成为肿瘤血液供应的主要方式。如同时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形成血管拟态的细胞采取一种杀伤性策略,则有可能较彻底地阻断肿瘤组织的血供,更有效地遏制肿瘤生长。
我们已构建针对VEGFR的嵌合毒素,选择干细胞、壳聚糖等为载体材料,制备PE类毒素微粒,通过靶向性结合,形成高性能的EphrinA-1-PE38和VEGF-PE38纳米微粒,观察其对人脑胶质母瘤血管及其拟态血管的双重靶向杀伤作用,发表的该课题相关文章有2篇被SCI收录;获得省、市多项基金资助,所带博士研究生胡昌辰撰写的“高性能壳聚糖纳米微囊介导免疫毒素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血管及其拟态血管的双重靶向杀伤研究”获得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20万元),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取得新的成果。
2.脑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研究
颅脑创伤无论在平战时均十分常见,其死亡率及伤残率均很高。继发性脑损害(脑水肿、脑缺血等)和神经功能修复是影响颅脑创伤病人预后的二个关键因素。近几年我们主要研究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救治措施,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探讨跨细胞膜信息传递变化的最终共同途径及临床有效干预措施,以期达到减轻或防止脑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与发展。
目前我们重点开展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移植修复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研究。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可能解决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问题,但其来源和数量有限,影响了研究进展。我们上二届研究生采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已诱导分化出神经元样细胞,并进行活体示踪观察,为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项研究获得广州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的重点资助,可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