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卢坤平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3年9月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1992年美国杜克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
- 办公室电话:617-667-4143
- 电子邮件:klu@caregroup.harvard.edu
2、LimJ,BalastikM,LeeTH,NakamuraK,LiouYC,SunA,FinnG,PastorinoL,LeeVM,LuKP.Pin1hasoppositeeffectsonwild-typeandP301Ltaustabilityandtauopathy.JClinInvest.2008,118(5):1877-1889.
3、NicholsonLK,LuKP.Prolylcis-transIsomerizationasamoleculartimerinCrksignaling.MolCell.2007,25(4):483-485.
2、Lu,K.P.1999,Theessentialpeptidyl-prolylisomerasePin1isaphosphorylation-dependentmitoticmodulator.inFutureAspectsinPeptideChemistry(W.VoelterandG.Fischer,eds.).Vol.1,pp178-186.
2、2007-2009RoleofthePin1andpresenilin-1interactioninvivoAmericanHealthAssistanceFoundationAward
3、2006-2011RoleofPinX1intheetiologyoflivercancerNCI/NIH(R01grant,PI:XiaoZhenZhou)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980万美元
(1)Pin1基因及一种新的后磷酸化(post-phosphorylation)信号机制的发现。尽管目前已知Ser/Thr-Pro结构域的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调控机制,但对于磷酸化所导致的构象变化及其后果知之甚微。本人负责的实验室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在全世界首先鉴定了Ser/Thr-Pro结构域特异的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的存在,并证实Pin1诱导了磷蛋白的构象变化,此构象变化进一步可调节蛋白催化活性、去磷酸化、蛋白交互作用、亚细胞定位等多个过程。
(2)发现了磷酸化的Ser/Thr结合元件。尽管磷酸化的Tyr结合元件以及磷酸化的Ser/Thr结合蛋白已被描述清楚,但Ser/Thr结合元件并未被描述清楚,本实验室研究证实WW结构域的一个亚型是特异性的Ser/Thr结合元件,并发现该原件在介导磷酸化依赖的蛋白交互作用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3)阐明了Pin1蛋白在Alzheimer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lzheimer病特征性脑损伤之一。我们发现,Pin1是第一个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去磷酸化过程,从而恢复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功能的分子。在Alzheimer病患者的大脑中,Pin1蛋白耗竭,这会加速tau蛋白的磷酸化、缠结形成以及神经元死亡的过程。
(4)发现了Pin1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调控作用。相比较而言,在多种人类肿瘤中Pin1蛋白过度表达,激活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并与Ras信号通路或者β环化蛋白信号通路发挥协同作用。此外,Pin1基因敲除鼠有多种表现型,该表现型与破坏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的效果相同。因此,Pin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被看成是肿瘤标志物,并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进一步鉴定了一个Pin1蛋白抑制剂,具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提示Pin1基因可作为新的抗肿瘤治疗的靶标。
(5)揭示了末端着丝粒蛋白Pin2/TRF1在有丝分裂关卡(checkpoint)中的新作用。端粒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其在细胞周期关卡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我们分离并鉴定了一个新的端粒蛋白Pin2/TRF1异构体——Pin2蛋白,并发现它通过作为ATM的底物,在G2/M期关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通过与纺锤体微管相结合,在纺锤体关卡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认为Pin2/TRF1在端粒介导的有丝分裂关卡调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6)发现了一个新的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PinX1。端粒酶在肿瘤及衰老的发生中至关重要,但对于其内生性抑制剂从未有过相关报导,我们研究发现新近克隆得到的四个Pin2交互作用蛋白中的一个蛋白——PinX1,是一个有力的端粒酶抑制剂,并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进入危象。PinX1蛋白的耗竭将会增加端粒酶的活性并增加在裸鼠体内的致肿瘤性,与在人类肿瘤发生中所观测到的结果一致。其基因定位于8p23,而该区域在数种人类肿瘤中都是一个频发的杂合子丢失区域。因此认为PinX1是一个潜在的端粒酶抑制剂,可能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以上创新性成果对癌症及Alzheimer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的研究,以及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所取得的原创性突破不仅具有国际公认的重要的科学意义,更具有进一步应用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