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徐如祥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56.11.23
-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
- 专业:外科学(神外)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学术型
- 最后学历:1988.09-1991.07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09-1997.03日本香川医科大学访问学者
- 工作单位:原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北京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 办公室电话:010-66721204;13391788118
- 电子邮件:zjxuruxiang@163.com
2、脑功能性疾病发病分子机制与外科治疗新技术
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神经创伤学组组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总编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
《NeurolMedChir》、《NeurosciBull》国际杂志编委
2.XuRX(一作),JiangXD,GuoZY,ChenJR,ZouYX,KeYQ,ZhangSZ,LiZH,CaiYQ,DuMX,QinLS,TangYP,ZengYJ.Functionalanalysisofneuron-likecellsdifferentiatedfromneuralstemcellsderivedfrombonemarrowstromacellsinvitro。CellMolNeurobiol,2008;28(4):545-558
3.XuQ,JiangXD,KeYQ,ZhangSZ,XuRX(通讯作者),ZengYJ.Genetherapyinhemiparkinsonianrhesusmonkeys:long-termsurvivalandbehavioralrecoverybytransplantationofautologoushumantyrosinehydroxylase-expressingneuralstemcells.Cytotherapy.2010.12(2):226-37.
2、《神经干细胞》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北京
3、《地震灾害医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北京
2、《脑创伤脑继发性损害跨细胞膜信息传递机制及救治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作者20002000-2-56-1
3、《重型颅脑损伤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机制及临床救治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作者20012000-J-2-D01-XO46
2、脑与脊髓交通伤抢救技术和器械研发编号:卫科(2007)177;2-18资助经费543万元2007-2010卫生部重大社会公益项目负责人
3、重大灾害颅脑与脊髓伤快速救治技术平台的建立编号:粤卫办函[2008]2902009-2012资助经费300万元广东省医学重大研究项目负责人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500万元
1.脑损伤神经修复与功能重建
脑损伤是一严重伤病,平时以交通意外、工矿事故为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60万-80万人发生颅脑创伤,死亡约8-10万人,致残者约15万人。徐如祥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脑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和神经修复与功能重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承担国家及部省级重点及面上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脑功能性疾病发病分子机制与外科治疗新技术
脑功能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癫痫、扭转痉挛等,属神经外科难治性疾病。1997年徐如祥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帕金森病的微电极细胞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和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偶极子定位微创外科治疗,推动了帕金森病和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技术进步。同时,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基金重点课题,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对帕金森病和癫痫的发病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3.脑肿瘤的发病分子机制与治疗新技术研究
脑肿瘤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徐如祥教授指导研究生对恶性脑胶质瘤的发生分子机制及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近年来,徐如祥教授目前所在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引进了国际上最新一代术中3.0MRI、移动式CT机等,实现了脑深部肿瘤及脑胶质瘤的MRI及CT实时神经导航显示,从神经功能学的水平提高了脑肿瘤的治疗效果,承担国家及部省级基金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4.脑血管病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新技术研究
学科引进了最新型的机器人臂式DSA机,开展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的放射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承担了2项部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