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金丹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71年10月
-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主任医师
- 专业:外科学(骨外)
-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 最后学历:2002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博士研究生
- 工作单位: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 办公室电话:020-62787951
- 电子邮件:nfjindan@126.com
2、数字骨科学
2、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3、广东省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
2、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山羊长段骨缺损的修复,2005年,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3、hBMP-7基因转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2003年,中华骨科杂志
2、成人骨折,2009年,人民军医出版社
3、数字骨科学,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其应用研究,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数字化虚拟可是技术在足踝创伤外科中的应用研究,2008-2011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5万元
3、具有纳米修饰的骨与关节相关的组织修复替代材料,2009-2014年,国家“973”项目子课题,32万元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86万元
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使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再生组织甚或器官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广泛认同。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骨与软骨组织工程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途和可行性的领域之一。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各种原因造成的四肢骨缺损、骨不愈合、骨不连、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而言,骨与软骨组织工程学突破了以往的治疗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开发取得实际效益的前沿研究领域,尤其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的初步临床试用、产业化雏形的建立等更显示了其所蕴涵的广阔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在以往的研究中,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转化、人工生物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数字骨科学研究是数字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人研究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的前沿性交叉项目,自1989年美国推出“美国可视人计划”并在球引起巨大反响以来,数字可视人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上许多重要的科研机构、高校已开始利用可视人计划数据集进行研究开发。由于数字虚拟人研究所具有的巨大科学意义和产业化前景,我国分别召开了2次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以此为契机,国内数字化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课题组重点进行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研究,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人体部分皮瓣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并应用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对足踝部骨折进行重建、对骨折分型及常规手术进行了初步仿真模拟,并初步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治中。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先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业务学习。开展多项新业务、新技术,担任多项学术职务,分别以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作为主要设计者和参与者参加共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在内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