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丁为民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72年10月
- 专业技术职务:副主任医师
- 专业:肿瘤学
-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 最后学历:2004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肿瘤科,博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
- 办公室电话:020-62782355
- 电子邮件:dwm-2001@163.com
2、肿瘤个体化治疗
2、丁为民,等.低剂量率β射线诱发凋亡与肿瘤细胞杀伤.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5):450-451
3、丁为民,等.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体内外D2受体的表达.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6):795-798.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5万
肿瘤坏死疗法(TNT)的诞生克服了RIT在实体瘤应用中的瓶颈。它回避了传统的RIT中膜抗原仅表达于少数肿瘤的历史局限,使得RIT适用于所有的晚期肿瘤患者。细胞坏死后暴露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构成了特异性治疗的靶点。131I-chTNT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和细胞膜的这一特点,滞留或定位于肿瘤组织内,造成肿瘤的特异性杀伤。但是,因为骨髓限制性毒性,131I-chTNT的用量受到限制,使一些放射性不敏感的肿瘤在131I-chTNT内照射后治疗效果不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组织的自发坏死有限。
包括微波固化、氩氦冷冻在内的消融治疗能够明确的灭活肿瘤组织,产生大量的坏死细胞,而穿刺技术是消融治疗的根本,完全坏死仅产生在穿刺点周围2-5cm范围内,临床中很多肿瘤毗邻、侵犯一些重要脏器,譬如,大血管、支气管、心包、肠道等,导致消融在这些部位成为禁忌,仅能在远离这些脏器部位进行姑息性治疗。
和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法相比:瘤内注射后,131I-chTNT通过弥散和扩散作用,可以到达远离注射点位置,在瘤内较均匀分布,从而减少注射次数和创伤,也可以到达穿刺禁忌位置杀伤肿瘤。消融治疗后续贯131I-chTNT瘤内注射,利用消融产生的大量坏死细胞与TNT抗体结合,增加瘤内131I-chTNT的结合率,杀伤消融不可及的肿瘤组织。
不同消融方法产生的坏死方式不同,哪种消融后坏死更有益于唯美生结合;
消融后坏死细胞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细胞膜、核膜通透性以及变性降解的单链DNA复合体,直接影响到唯美生的结合。消融后的唯美生应用存时机选择问题;
既往实验研究提示抗体局部注射后,可以在瘤内通过弥散、扩散作用均匀分布,唯美生能否在消融后特殊的组织结构内同样以弥散、扩散作用到达既定目标靶;
消融后肿瘤内注射唯美生在瘤组织和全身的分布和代谢方式,是后续治疗方法、时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131I-chTNT近距离靶向放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把微创消融与之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上述是临床应用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相关的基础研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