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付四毛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63.1
- 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
- 专业:儿科学
-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 最后学历:2008年9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联合培养,医院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MHA)获得硕士学位。
-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儿科
- 办公室电话:0760-23855522
- 电子邮件:zs5319753@163.com
2、小儿危重症
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儿科组副组长
广东省儿科医师协会常委
广东省儿科急救学组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专家组委员
中山市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第一作者
3、母乳喂养与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第一作者
4、《婴幼儿严重脓毒症早期识别和加强治疗策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8);
5、《肝活检病理检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9,4(29)
6、《八例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
7、纯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过敏13例分析,临床医学,2011,23期,P26-29
8、屈曲指关节炎宽内翻心包炎综合征1例,中华儿科杂志,2011,49(6)
2、《小儿危重症医学》,胃肠功能障碍,消化胃镜,出版时间:2010.6人民军医出版社,主要编委
2、骨髓输液的应用,获奖时间:2006.6,中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负责人
3、母乳喂养与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获奖时间:2008.6中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负责人 
2、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与随访,市科委重点项目,第二负责人,起止时间:2008.10-2010.10,经费:20万
3、重症手足口病综合救治与机制研究,中山市重大课题,第一负责人,2010.3至2013.3,经费:40万。
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60万元
本院儿科消化专业在我省属领先地位,开放病床70张,医务人员30余人,配有小儿专用胃镜,开展了无痛胃镜技术,已行胃镜检查3000余例,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对胃食道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小儿消化道出血、小儿急性腹泻、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儿慢性腹痛、小儿便秘等小儿胃肠病有一系列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从检查、诊断到治疗均有成熟经验,对婴儿肝炎综合症、婴儿胆汁淤积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常见小儿肝胆疾病及胰腺炎等胰腺疾病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成功抢救消化道异物、消化道大出血、腹泻合并重度脱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重危病儿。在我市最早开展儿童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小儿经皮肝穿刺技术、食道24hpH值监测、13C呼气试验等新技术新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研具有较好的条件。
儿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PICU)现有30个设备完善的抢救单位,是中山市重点学科—“儿科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全院儿童内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重大手术后病人的监护工作,并负责中山市各镇区及周边地区危重患儿的转运工作。配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疗护理队伍50余人,配备有无创、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系统、床边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糖仪、心电图机、电除颤仪、高级进口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创常频和高频通气呼吸机多台、多种型号恒速输液泵数十余台、床旁B超、费森尤斯(Fresenius)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CRRT)等一流的治疗监护仪器设备。可进行连续心电、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具备娴熟的心肺支持、胃肠外营养、床旁连续血液滤过、透析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该中心在各种休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脓毒症、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重症心肌炎、重症肌无力危象、各种中毒、昏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惊厥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及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危重疾病的治疗水准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救治危重病人2000余例,近两年抢救重症手足口病及重症甲流150余例,成功率99.5%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丰富病源、先进的设备条件、合理的人员配置、良好技术水平保证了临床及科研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