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集美大学 /2014-04-26

 

集美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一级学科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一级学科名称:0824

一、学科简介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我省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轮机工程二级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是集美大学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工程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主要学科方向: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自动控制与综合信息技术和船舶与海上装置能源工程。在应用现代技术对轮机系统的故障诊断、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研究、船舶分段制造和精度控制、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和虚拟仿真、船舶电力推进等领域具有显著的特色。

建立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实验台、船用转轮除湿空调实验台、船舶余热驱动的吸附制冷实验台、船舶柴油机性能实验室、机舱综合信息系统、船舶工程虚拟现实、数字化船舶设计平台、船舶检验监测、船舶电力推进等14个学科研究平台。

目前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的教授18人,副教授(级)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完成了120多项省级以上及横向科研课题,相关研究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多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并获得二十多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已和企业对接。

二、培养目标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个涉及领域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交通运输工程以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重点培养该领域设计制造、研究、规划与管理等的工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21世纪航运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其主要目标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紧密跟踪和研究国际航运领域的最新技术,为我国航运产业及部门直接输送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三、研究方向

1、轮机工程

1)现代轮机管理工程

研究新型传感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船舶重要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发机电一体化数字检测仪器及其设备;以国家钢制海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为依据,建立船舶机电设备性能测试平台,研究船舶机电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建立评价体系;研究现代轮机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轮机管理角度上,研究管控一体化系统功能和关键性技术,研究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与手段,开发船舶动力装置远程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

针对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的应用特点和工作过程,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的优化设计及控制,研究各类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在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中的应用,对适用于船舶制冷设备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展开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针对舵机、起货机、锚机等船舶液压装置的应用特点,利用现有的综合液压试验中心的各研究平台,结合数值模拟仿真,对各类液压元件及系统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各类先进技术如变频、无阀液压技术等在船舶液压装置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基于船用润滑油体系,针对船舶动力装置典型零部件的磨损故障,利用现有的油液检测技术中心和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平台,研究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技术,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动态减摩自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排气阀、缸套、曲轴等关键船机零部件,利用喷涂、电刷镀等试验平台,开展船机零部件先进再制造技术的研究;针对游艇船体、汽轮机、增压器和柴油机,开展新型船舶结构材料、船用高温材料,绿色涂装材料等特种船用材料的基础研究。

 

2)轮机自动控制与仿真

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依托,研究船舶自动化系统特性和研发控制器件,研究船舶管控一体化、无人机舱和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将全集成(TIA)概念应用于船舶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化传感器和仪表、网络通信等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手段,研究和构建FCS结构的船舶机舱综合信息系统。

研究轮机系统特性和模型,研究基于数学函数的轮机设备三维模型运动控制和接口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和新型器件,研制新一代轮机模拟操作训练与评估系统。

3)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

船舶是能耗大户,也是排放大户,国际国内对船舶节能和排放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该方向通过对船舶燃烧装置燃烧过程控制、余热综合利用、制冷设备优化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以达到降低船舶能耗的需求;通过对燃烧装置尾气净化处理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技术等研究,达到船舶排放控制的需求;该方向还研究再生能源开发及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及其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

4)机电一体化

本研究方向主要运用于船舶机械设备、工程及特种车辆及港口设备等交通运输载运工具的机电液一体化工程、液压机械与液压系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工程机械、港口设备等交通载运工具的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研究与仿真研究;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可靠性研究;船舶与液压系统、机电液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全技术、标准研究、运行自动化与控制技术、使用效益及运行环境分析与保护等。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1)船舶制造与可靠性

研究数字化船舶建造工艺技术,研究船体和船机优化设计;以国家钢制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CCS作依据,研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可靠性评价技术,建立评价体系,协助海事管理部门开展船舶及船舶机电设备性能评价和认证工作;研究船-机-桨参数优化,研究船舶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参数优化技术,研究船舶机、电、液系统及参数优化技术,为设计性能优异的船舶机电设备及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船舶自动控制及仿真

通过研究嵌入式技术、总线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在船舶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制船用核心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模块,设计适合船舶机电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建立FCS架构的船舶自动化系统架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船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船体、船舶机电设备及系统虚拟样机设计和立体展示,研究虚拟环境下人机交互技术,研制轮机虚拟仿真操纵模拟器。

3、船舶电力推进及其控制

1)电力推进系统控制、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涉及电力推进控制模型、控制方法和策略等的先进控制技术的实验研究、技术试验和技术开发,通过实验系统或仿真验证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根据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特性,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推进系统的船舶在各种工况下的推进性能,探寻电力推进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研究推进系统的控制策略。

2)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根据电力推进船舶中电力系统组成的不同,研究船舶电站电能管理系统(PMS)。监测各种不同推进系统的船舶在各种工况下船舶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和功率因数的变化及其对系统影响,研究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检测推进电动机在起/制动、加/减速、换向过程、以及不同推进载荷下,推进变频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所产生的谐波,开展保证电力推进系统的电网电能质量的研究。

3)舰船自动控制与综合信息技术

研究提高推进效率和改善船舶航迹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并进行海上结构物的动力定位系统研究探索。

现代控制理论在船舶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船舶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开发,基于FCS架构的新一代船舶综合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

4)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根据不同船型的参数,研究电力推进系统的构成,参数匹配,起/制动、加/减速、换向和故障监测等功能试验,实现加/减速速率、紧急停车、安全保护等性能指标测试。

根据船舶的运动规律和不同工况对船舶操纵性的要求,研究螺旋桨在各种工况下的特性曲线,建立表征电力推进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根据不同船型的参数,选择不同的负载特性,进行电力推进船舶的船、机、桨配合研究,实现船舶航行的最优性能。

4、船舶与海上装置能源工程

1)船舶及海上平台清洁燃烧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控制

主要开展船舶锅炉燃烧系统优化及尾气清洁排放技术研究,船舶柴油机燃烧过程NOx排放控制研究, LNG、氢燃料及生物柴油等新型燃料在船舶动力及海上平台上的应用研究,先进垃圾焚烧技术在大型船舶及海上平台上的应用研究,船舶及海上平台污油、污水处理及其能源化回收利用等。

2)船舶装置及海上平台能源利用及传递过程的节能理论与技术

开展船用冷藏及空调设备装置节能研究,船用各种高效换热技术研究及余能回收利用技术装置设计开发,船舶锅炉、柴油机等动力装置的节能改造等。

3)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多相流动及流体机械优化

开展海上装置流体机械设计及结构优化,船用及海上平台流体输送管路系统优化设计,船用多相流动、混合、分离系统研究,船舶及海上装置水动力学研究,船舶汽轮机叶轮机械优化设计,海水淡化系统研究等。

4)海洋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或部分代替船舶动力的研究,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空调等在船舶及海上平台的应用研究等。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

   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学分要求如下:工科中的应用型学科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20学分,学术活动5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学分。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

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进行,由院党政负责人、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情况,合格者进入论文阶段。考核工作按照《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

本节包含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两个部分。

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并提交选题报告,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至少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有CN刊号或书号)。

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一式五份,四份分别由研究生处、学院和指导教师存档,一份研究生自留。

2、参加研究生录取工作;

3、做好研究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4、参与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5、实践活动。

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其它实践活动。依专业方向必要时可安排一定生产实践。教学实践从第二学年开始,包括专业课部分的课堂讲授、实验课指导、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任务。实践教育环节合格记 2学分。 已有一年以上大学教学实践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免修,仍计 2 学分。

6、学术活动。

为培养研究生查阅中、外文献,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提高其论文综述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小组交流及讨论会等。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论文进度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每在学术活动上作一次专题报告计1学分,其余学术活动每参加一次计0.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作两次专题报告。学术活动5学分。

7、课程学习。

为使硕士研究生具有轮机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必须学好学位课程,并根据研究方向需要和研究生基础条件选读几门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和讨论,或导师指导下的自学,阅读指定的书刊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何种方式,研究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者(学位课程成绩70分以上,选修课程成绩合格以上),方可获得学分。

8、交流总结,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八、课程设置

 

 

 

 

 

课 程设 置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科代码:0824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上课学期

任课单位

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政法学院

2

自然辩证法

18

1

2

政法学院

3

第一外语

144

3

1,2

外国语学院

4

专业外语

36

1

3

轮机工程学院

专业基础课

5

现代轮机工程导论

36

2

1

轮机工程学院

6

数值分析

36

2

1

轮机工程学院

7

优化设计原理和方法

54

3

2

轮机工程学院

专业课

8

流体力学 (1)(4)

54

3

1

机械工程学院

9

现代测试技术(3)

54

3

1

轮机工程学院

10

计算结构力学(2)

54

3

1

轮机工程学院

11

现代控制理论 (2)(3)

54

3

1

轮机工程学院

12

高等工程热力学(1)(4)

54

3

1

轮机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程

选修课

13

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14

工程机电液一体化

36

2

1

轮机工程学院

15

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16

动力装置故障分析与诊断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17

污染物排放控制工程

36

2

3

轮机工程学院

18

制冷及空调新技术

36

2

3

轮机工程学院

19

信号分析和处理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0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1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2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3

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4

船舶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轮机工程学院

25

现代热物理测试理论与技术

36

2

2

机械工程学院

26

流动、燃烧与传热数值计算

36

2

2

机械工程学院

27

学术活动

 

5

 

轮机工程学院

28

教学实践

 

2

 

轮机工程学院

注: 1)表示轮机工程方向必修,2)表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必修,3)表示船舶电力推进及其控制方向必修,4)表示船舶与海上装置能源工程方向必修。

 

相关话题/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