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分析化学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简介: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福建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多项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毕业生去向:除继续深造外,主要分布在省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集团公司。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
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深入、系统掌握分析化学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分析化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科学创新意识。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同时具有一定的近代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机软件等知识,能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方向
1、电分析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理论及应用
2、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表征
3、分子发光分析
4、胶体与界面化学
5、环境分析化学
6、现代分离分析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实行博士生课程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特别优秀,且已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最多提前不超过半年;个别博士研究生因情况特殊,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最多不得延期超过2年。提前毕业和延期毕业的申请需经指导教师、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领导和校研究生处审批后主可生效。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依托重点学科在师资力量、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群体优势,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课题间的协作,强化培养博士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科研思维和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学 位 课 | 0000901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50 | 2 | 1 | 必修 | 至 少 10 学 分 |
0000911 | 博士英语 | 84 | 2 | 1 | 必修 | ||
0000912 | 博士口语 | 50 | 1 | 1 | 必修 | ||
0402901 | 现代分析技术进展 | 60 | 3 | 1 | 可选 | ||
0402902 | 现代电分析化学 | 60 | 3 | 1 | 可选 | ||
0402904 | 现代发光理论与技术 | 60 | 3 | 1 | 可选 | ||
0402905 |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表征 | 60 | 3 | 1 | 可选 | ||
非 学 位 课 | 0402906 | 毛细管电泳理论及技术 | 40 | 2 | 2 | 可选 | |
0402907 | 光谱探针理论与技术 | 40 | 2 | 2 | 可选 | ||
0402908 | 分子模板的理论及应用 | 40 | 2 | 2 | 可选 | ||
0402909 | 分子发光光谱进展 | 40 | 2 | 2 | 可选 | ||
0402910 | 生物化学与技术进展 | 40 | 2 | 2 | 可选 | ||
0402913 | 电分析仪器理论与技术 | 40 | 2 | 2 | 可选 | ||
学术 活动 | 每年至少听5场学术报告,在读期间至少作5场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 40 | 2 | 1-2 | 必修 | 2学分 | |
总学分 | 至少16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0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
注1:博士英语包括英语精读和听力80学时、英语口语54学时。
注2:学术活动包括:参加一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会议,汇报5次以上课题进展情况,每年参加5次以上学术报告。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必须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第二学期根据研究方向和导师提出的研究要求,查阅文献,进行广泛的资料调研和探索性实验。第三学期根据资料调研和探索性实验的结果,提出研究课题,独立进行开题报告,经审查合格后才能确定为研究课题。论文研究期导师定期检查和监督课题进展,博士生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中必须至少分别作1场关于课题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汇报报告。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需事先提出申请,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数必须达到以下的要求之一:(1)在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以上(含1篇)在SCI 收录源刊物中。(2)在影响因子3以上的SCI源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含1篇)的论文。发表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相关。论文署名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