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1722
专业简介
“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科学及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本学科强调将过程装备研究与过程原理、过程控制研究紧密结合,致力于重大石油化工装备的设计、制造、检测、故障诊断、安全保障与评价、节能与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开展极端条件下的新装备和新技术研究。
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博士点是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之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化工装备先进再制造技术、热过程装备与节能技术、过程装备新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
一、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先进测试技术,在本学科的某一理论或实践方面作出自己的在学术上或工程上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
2、化工装备先进再制造技术
3、热过程装备与节能技术
4、过程装备新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
三、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五年,前一年半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及论文开题准备工作,其余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实验、撰写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答辩。
特别优秀,且已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最多不超过半年;个别博士研究生因情况特殊,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延期超过2年。提前毕业和延期毕业的申请需经指导教师、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领导和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四、培养方式
对硕博连读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相关研究组的群体优势,以及博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强化博士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促进博士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
学 位 课 | 0000801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1 | 必修 | 共24学分 | |
0000901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50 | 2 | 3 | 必修 | |||
0000812 | 硕士英语(二) | 90 | 2 | 2 | 必修 | |||
0400802 | 专业英语 | 36 | 1 | 2 | 必修 | |||
0000911 | 博士英语 | 134 | 3 | 3 | 必修 | |||
0407818 | 工程数学 | 60 | 3 | 1 | 必修 | |||
0201815 | 固体力学基础 | 60 | 3 | 1 | 必修 | |||
0408802 | 高等压力容器 | 60 | 3 | 2 | 必修 | |||
0408803 | 流体力学 | 60 | 3 | 2 | 必修 | |||
0408820 | 过程装备技术发展前沿 | 40 | 2 | 1 | 必修 | |||
非学 位课 | 非学位课在导师指导下可以选修本学位点和全校其他学位点为硕士和博士开设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 至少14学分 | ||||||
学术活动 | 每年至少听5场学术报告,在读期间至少作5场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 2 | 1-10 | 必修 | 2学分 | |||
实践环节 | 实践环节(含本科生学生管理工作、助教、助研、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等) | 120 | 2 | 1-10 | 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 |||
总学分 要 求 | 至少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24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 |||||||
注:1、第一学年至少修满25学分,以作为中期考核的合格条件;
2、硕士英语(二)中包括英语精读50学时和听力40学时,博士英语包括英语精读和听力80学时、英语口语54学时。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博士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
博士生应根据研究方向和导师提出的研究目的和目标,查阅文献和调研,并进行必要的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课题应具有新颖性,最好选择学科前沿或重大应用前景的课题。在博士点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最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年末进行。论文研究期间,博士生应定期向导师作论文进展汇报,接受导师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具体要求详见课程设置部分以及校、院两级有关博士生条例)。最后一学期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申请、送审和答辩等要求与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