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专业代码:081104
学科、专业简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
2、智能控制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为专题研究时间。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生分配等均在此年限内安排。
在职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半。在此期间应同时完成教师工作量的1/3;论文工作期间可脱产进行,时间为一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必须累计学满30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19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为及格线)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培养方式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自学为主,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和作业检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注意硕士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五、设置及学分要求
福州大学硕士生专业培养计划表
[按课程编号排序] [按修读学期排序] |
学院名称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使用年级 | 2009 |
专业名称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学习年限 | 2.5年 |
研究方向 | 1、模式识别2、智能控制 |
课程 |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内 | 学分 | 开课 | 可选 |
学 | 0000801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1 | 必修 |
000080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0 | 1 | 2 | 必修 | |
0000811 | 英语(一) | 90 | 2 | 1 | 必修 | |
0000812 | 英语(二) | 90 | 2 | 2 | 必修 | |
0000825 | 统计分析方法 | 60 | 3 | 1 | 必修 | |
0000826 | 矩阵论 | 40 | 2 | 1 | 必修 | |
0103801 | 最优控制 | 40 | 2 | 2 | 必修 | |
0103802 | 线性系统理论 | 50 | 2.5 | 1 | 必修 | |
0106801 | 模式识别 | 50 | 2.5 | 2 | 必修 | |
0106881 | 专业英语 | 36 | 1 | 2 | 必修 | |
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 | 19 | |||||
非 | 0100804 | 模糊控制及其应用 | 30 | 1.5 | 2 | 可选 |
0100805 | DSP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30 | 1.5 | 3 | 可选 | |
0101824 |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 | 30 | 1.5 | 3 | 可选 | |
0103804 | 智能控制 | 30 | 1.5 | 3 | 可选 | |
0103811 | 电力传动与控制 | 40 | 2 | 3 | 可选 | |
0103806 | 自适应控制 | 30 | 1.5 | 2 | 可选 | |
0103808 | 控制系统CAD | 30 | 1.5 | 2 | 可选 | |
0103809 | 人工智能 | 40 | 2 | 1 | 可选 | |
0103814 | 嵌入式系统分析 | 40 | 2 | 2 | 可选 | |
0104808 | 逆变技术及其应用 | 40 | 2 | 2 | 可选 | |
0106802 | 最优滤波 | 30 | 1.5 | 2 | 可选 | |
0103810 | FPGA硬件与软件设计基础 | 30 | 1.5 | 3 | 可选 | |
非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 | 10 | |||||
其 | ||||||
学术活动 | 学分要求:1学分。具体要求:至少作2次学术讲座听6次学术报告 | |||||
总学分最低要求(不包括实践环节学分) | 30 | |||||
实践环节 | 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要求:教学实践(含本科生学生管理工作)或工程实践,包括:本科生助教、本科新生班主任、校科技节获奖 |
学位点负责人签名: | 学院领导签名: | |||
说明:此表一式二份,学院(所)、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
1. 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详见《福州大学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与答辩工作按《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