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
专业简介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发展迅猛、应用广泛,涉及诸多领域。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与获取、加工和变换、压缩与传输、检测与估计、处理和分析、识别与控制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并重,使研究生毕业时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对具体信号或特定环节进行较深入的理论或应用技术研究,能从事各种嵌入式设备、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一、培养目标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能胜任科研和工程技术及高等学校师资等工作。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必要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就。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信息处理与传输;2、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3、图像处理与识别;4、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前一年至一年半用于课程学习,其余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实验和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答辩在此学习年限内安排。
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相应延长一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学满30.5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19.5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0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及格(60分以上),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以上)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导师推荐,有关领导批准,可设副导师协助指导。学习以自学为主,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和作业检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注意硕士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福州大学硕士生专业培养计划表
学院(公章)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使用年级 | 2009 | ||||||||
专业名称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学习年限 | 3年 | ||||||||
研究方向 | 1、信息处理与传输 2、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 3、图像处理与识别 4、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 ||||||||||
课程 |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内 | 学分 | 开课 | 可选 | |||||
学 | 0000801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1 | 必修 | |||||
000080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0 | 1 | 2 | 必修 | ||||||
0000811 | 英语(一) | 90 | 2 | 1 | 必修 | ||||||
0000812 | 英语(二) | 90 | 2 | 2 | 必修 | ||||||
0000825 | 统计分析方法 | 60 | 3 | 1 | 必修 | ||||||
1103823 | 信息编码理论 | 50 | 2.5 | 1 | 必修 | ||||||
1104825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60 | 3 | 1 | 必修 | ||||||
1104803 | 数字图像处理 | 60 | 3 | 2 | 必修 | ||||||
1104881 | 专业英语 | 36 | 1 | 2 | 必修 | ||||||
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 | 19.5 | ||||||||||
非 | 0000833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60 | 3 | 2 | 可选 | |||||
1103803 | 现代通信系统 | 60 | 3 | 1 | 可选 | ||||||
1103805 | 计算机通信(1) | 50 | 2.5 | 1 | 可选 | ||||||
1103817 | 数字电视系统 | 50 | 2.5 | 1 | 可选 | ||||||
1103822 | 信息压缩与传输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05 | 模式识别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08 | 计算机图像与视觉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09 | DSP原理及应用 | 50 | 2.5 | 1 | 可选 | ||||||
1103821 | SOPC的设计与应用 | 40 | 2 | 2 | 可选 | ||||||
1104815 | 计算机图形学与仿真技术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17 | 生物医学电子学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24 | 嵌入式系统 | 50 | 2.5 | 2 | 可选 | ||||||
1104886 | 专题报告 | 40 | 2 | 3 | 必修 | ||||||
非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 | 10 | ||||||||||
其 | |||||||||||
学术活动 | 分要求:1学分。具体要求:参加5次以上院系组织的学术活动,提交2份有关的报告或小论文 | ||||||||||
总学分最低要求 (不包括实践环节学分) | 30.5 | ||||||||||
实践环节 | 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要求:由各系安排 | ||||||||||
打印日期: | 学位点负责人签名: | 学院学位分委 | ||
说明:此表一式二份,学院(所)、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通过培养,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在第三学期初确定,选题结合国家重点项目或较大的科研项目。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调研、选题报告,确定论文课题计划,理论分析和实验安排,论文撰写等环节。
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福州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