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桂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14
杨桂娣,女,1970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主任。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仪器设备评审专家、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九三学社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2011.8-2012.2获福建农林大学公派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进行《水生环境中汞污染物形态迁移、转化的环境化学》访问研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等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元素形态环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16项科研项目。在Food Chemistry、Talanta、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Electrophoresis、Chem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Analytical Methods、分析化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多篇,20篇被SCI收录。副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1本,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荣获2009年度福州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度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丁奖。
一、学习经历
1) 1988年9月-1992年7月,南京大学配位化学专业,本科/学士;
2) 1996年9月-1997年1月,厦门大学化学系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
3) 2001年9月-2004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硕士;
4)2005年9月-2009年7月,福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博士;
5)2011年8月-2012年2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环境化学专业,公派访问****。
二、工作经历
1)1992年8月-1998年4月,福建林学院基础科学系,助教;
2)1998年5月-2000年9月,福建林学院基础科学系,讲师;
3)2000年10月-2005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讲师;
4)2005年8月-2009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副教授;
5)2009年9月-2010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副教授/系主任。
6)2010年10月-2011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7)2011年9月-2015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8)2015年5月-今,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三、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砷氧化菌CRS003对稻田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机制》(**);
2)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砷氧化菌对稻田三价砷污染的修复作用研究》(2017Y0002);
3)云南烟草公司科技合作项目《“2260”原料精准开发及应用-烟草连作障碍自毒物质筛选及鉴定》(2016YN26);
4)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有机碳氮源对稻田砷氧化菌的砷形态转化作用的调控研究》(8) ,指导老师;
5)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食用菌砷形态监测及摄入安全性分析》(8) ,指导老师;
6)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福建省贝类无机砷摄入安全性》(8) ,指导老师;
7)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福建省贝类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评价》(1),指导老师;
8)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紫菜砷摄入安全性研究》(2013Y0005);
9)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建设子项目《营养调控对苗期水稻砷污染物迁移、累积及转化特性的影响》(6112C0606)
10)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砷氧化菌对三价砷胁迫下苗期水稻生长的解毒特性研究》(JA11077);
11)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稻田土壤砷污染物的砷氧化菌修复作用的研究》(JA10093);
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砷毒害的营养调控机理研究》(2010J01112);
13)福建省教育厅项目《不同价态砷胁迫下苗期水稻的营养生理特性研究》(JA08071);
14)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项目《CE-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食品中不同形态硒化合物的研究》(FS10009);
15)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项目《利用毛细管电泳和ICP-MS联用技术分析环境样品中不同形态痕量元素》(FS06009)。
16)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纳米胶粘剂的研制》(K02052);
四、部分代表作(*通信作者)
1)Shuai P Y, Yang X J,QiuZ Q, Wu X H, Zhu X,Pokhrel G R, Fu Y Y, Ye H M, Lin W X,*Yang GD.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species inSolanum Lyratum Thunb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6, 39,3239–3245.
2)Guo YQ, Xue XM, Yan Y, Zhu YG, *Yang GD,*YeJ.Arsenic methylation by an arsenite S-adenosylmethioninemethyltransferase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49, 162-168.
3)YangG D,Xie WY,Zhu X,Huang Y,Yang XJ,Qiu ZQ,Lv ZM,Wang WN,Lin WX.Effect ofarsenite-oxidizingbacterium B. laterosporus on arsenitetoxicity andarsenictranslocationinriceseedlings.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 2015,120,7–12.
4)ChenYQ,ChenJF,XiZM,YangG D,WuZ J,LiJR,Fu FF.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Cr(III), Cr(VI),and chromium picolinate in foods using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Electrophoresis,2015,36,1208–1215.
5) Zhu X, Xu H F, Lin R L,*Yang GD,Lin Z Y, Chen G N. Sensitive and portable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eLa cells using the personal glucose meter.Chemical Communication, 2014, 50, 7897-7899.
6)Zhu X, Xu H F, Lin R L, Wang Z H, Zheng B J,*Yang G D, Chen G N. DNA concatamers-based biosensor for Pb(II) usi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Analytical Methods,2014, 6, 8886-8889.
7)Yang GD,ZhengJP,ChenL,LinQ,Zhao Y Q, Wu Y N,Fu FF.Speciation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rsenic in lavers collected fromcoastal waters of Fujian, south-eastern China.Food Chemistry,2012,132,1480-1485.
8)Zhao Y Q,Zheng J P,Yang M W,Yang G D,Wu Y N,Fu F F. Speciation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rice samples by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Talanta,2011, 84, 983-988.
9)Yang GD,Xu JH,XuLJ,Chen GN,Fu FF. Analysisof ultratrace triorganotin compounds in aquatic organismsby using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Talanta, 2010, 80,1913-1918.
10)Yang GD,Xu JH,Zheng JP,Xu XQ,Wang W,XuLJ,Chen GN,Fu FF.Speciation analysis of arsenic inMya arenaria Linnaeus andShrimpwith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Talanta, 2009, 78, 471-476.
11)Yang GD,Xu XQ,Shen M C,Wang W,XuLJ,Chen GN,Fu FF.Determination of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with collective sampleintroduction technique.Electrophoresis,2009, 30, 1718-1723.
12)Yang GD,Zheng JP,Huang H X,QiGM,Xu JH,Fu FF.Speciation Analysis of Arsenic in Seafoo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UV Detection.ChineseJournal ofAnalyticalChemistry, 2009, 37(4), 532-536.
13)Yang GD,Xu XQ,Wang W,XuLJ,Chen GN,Fu FF.A new interface used to coupl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for speciation analysis.Electrophoresis,2008, 29, 2862-2868.
14)邱宗清,帅培育,吕镇茂,陈笑荷,张滉,杨孝军,杨桂娣*.福建花蛤中的砷形态的阴离子交换色谱-ICP-MS测定方法.中国科技论文, 2016, 11(12): 1426-1430.
15)杨孝军,黄怡,邱宗清,白云凤,郭玉清,林志华,何海斌,杨桂娣*.农田高效砷氧化侧胞短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砷毒害的修复作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3(2): 172-177.
16)杨桂娣,刘智峰,林立清,杨卫恵,林志华,黄怡,杨孝军,邱宗清,何海斌.营养调控对三价砷胁迫下苗期水稻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2(5): 453-458.
17)杨桂娣,王海斌,陈荣山,牛变红,刘琳,何海斌,林文雄.不同价态无机砷胁迫下水稻秧苗的营养生理与分子响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6): 1187-1190.
五、重要会议论文(*通迅作者)
1)Yang,G. D., Zhang,H., Liu,Z. F., Qiu, Z. Q., Guo, Y. Q., Zhu, X., Fu, F. F., Lin, W. X.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arsenic sugarfromFujian laver in mice. The 12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2015, 11.15~20, California, USA. Platform presentation
2) Yang G.D.,Yang X. J.,Qiu Z. Q., Guo Y. Q.,Zhang, H., Lin, W. X.The effect of arsenite-oxidizing bacteria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on arsenic toxicity and arsenic migration by rice. The 4thRhizosphere Conference, 2015, 06.20~26, Maastricht,Netherlands. Platform presentation
3) Yang G.D.,Hang Y., Yang X. J., Qiu Z. Q., Guo Y. Q.Arsenic uptake by riceis influenced by arsenite-oxidizing bacteria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The 11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2014, 10.26~31, HongKong, China.Platform presentation
4)Yang, G.D.,Liu, G. L., Li, Y. B., Jiang, P., Cai, Y.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cinnabar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e9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2012, 10.22~30, Miami, USA.Platform presentation
5)杨桂娣,杨孝军,吕镇茂,陈笑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水稻苗三价砷毒害的修复及对砷污染物迁移富集的调控.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 2015. 07.24~28,昆明,云南.分会场报告
6)杨桂娣,黄怡,杨卫惠,杨孝军,王家琪,林志华,何海斌.营养调控对苗期水稻三价砷污染物迁移、累积及转化特性的影响.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及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厦门, 2013, PD23
7)黄怡,邱宗清,杨孝军,杨桂娣*.福州水稻田高效砷氧化菌的筛选、特征及其砷氧化特性.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贵阳, 2013
8)郑进平,杨桂娣,赵云强,付凤富.毛细管电泳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用测定白酒中砷形态.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北京, 2012, 247-252
9)Yang, G.D.,Xu,J. H.,Xu,L. J.,Zheng,J. P.,Fu, F. F. Determination of triorganotin compounds in Sea Foodsby using CE-ICP-MS. 12thTraceSpec2009, Mainz, Germany, 2009, 69
10)杨桂娣,许锦华,郑进平,付凤富.CE-ICP-MS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上的应用研究,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大连,2009, 456
11)Yang, G.D.;Fu F. F.; Shen, M. C.; Xu,X. Q.; Wang, W.; Xu, L. J.The Analysis of Arsenic Speciation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30thISCC, Dalian, China, 2007, 147
六、主讲课程
1)《无机化学》, 本科生基础课,51学时;
2)《分析化学》, 本科生基础课,34学时;
3)《现代仪器分析》,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0学时;
4)《现代仪器分析与技术》,本科生专业核心课,32学时。
5)《药物分析》, 本科生专业核心课,32学时。
七、教材
1)杨桂娣副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2)杨桂娣副主编.《普通化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3)杨桂娣参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八、专利
1、《无辅助流高灵敏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8.9,授权公告日:2008.3.12;
2、《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6.7,授权公告日:2010.3.31;
2、《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装置的使用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3.3,授权公告日:2013.3.20;
3、《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号:ZL3.7,授权公告日:2016.10.5。
九、获奖情况
1)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排名第三);
2)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3)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0);
4)CE-ICP-MS联用接口设计及其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福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10;
5)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丁奖(2011);
6)As(III)氧化菌筛选、鉴定与氧化机理研究,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指导老师(2011);
7)海西建设中心城市——福州的碳素排放初步调查分析,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2011).
8)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3月25日,闽农林大教[2013]20号。主要完成人:何海斌、杨桂娣、方长旬、李家玉、蒋文静
9)农林院校本科专业化学类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3月25日,闽农林大教[2013]20号。主要完成人:李清禄、蒋疆、孔德贤、蔡向阳、吴琼洁、杨桂娣、游秀花、吴丹、荣成、陈晓婷、江茂生、蔡碧琼、黄明堦、聂丽华、王玉林、游纪萍
10)福建农林大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称号(2011-2013)
十、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
地址:福建·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50002;
电话:,**, **
传真:;E-mail:guidiyang@163.com, guidiyang@fafu.edu.cn
相关话题/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曾任森
一、个人简况曾任森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珠江********,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兼任国际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AllelopathySociety)主席,国际化学生态学学会(Intern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圆圆
一.基本情况:宋圆圆女1982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科研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时,2016年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特殊人才“双百计划”—“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艳玲
个人简介赵艳琳,女,理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取得博士学位,2011-2015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生态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Environm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占熺
一、履历林占熺研究员,菌草技术发明人、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菌草科学的研究、菌草技术推广、扶贫、援外和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许卫锋
许卫锋,男,1978年10月生,江苏新沂人,教授,博导,研究员,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闽江****,香江****,福建农林大学生科院副院长、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作物抗逆与营养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副主任,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扬州大学,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则焰
个人概况:吴则焰,男,1983年9月出生,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熟悉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和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魏道智
魏道智,男,河北省景县人,理学博士,教授,药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福建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业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草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福建省教学名师。主持完成河北省教育厅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小霞
一、个人简介:孙小霞,女,1977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2003年获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访问****身份赴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开展研修工作。主要从事植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生
一、个人简介林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7月起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院至今,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与根际生物学、生态农业循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在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作为短期访问****身份,师从留日****徐会连博士,从事生物功能菌肥开发与利用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杏春
个人简介吴杏春(1976-),女,硕土,副教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生态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生态学、植物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授课任务。曾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项,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一 ...福建农林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