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则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14



个人概况
吴则焰,男,1983年9月出生,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熟悉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和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7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32篇,同时担任《Earth Science》期刊编委、《PLoS ONE》期刊责任编辑、《生态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5个期刊审稿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项、校****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3篇论文获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2016年中国最具影响国际百篇学术论文”。主持教改项目省级3项,校级5项;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8篇;参与农业生态学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科研团队创建与管理,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部,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均为第2完成人),一等奖1项,获校优秀教师,校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同时担任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莆田市科技特派员,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及三农工作。

一、教学方面:
1)承担课程教学:承担生态学(双语),农业生态学,生态学实验等5门本科生课程;承担高级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等3门硕士、博士生课程,近五年教学质量评价平均得分92.57。
2)主持精品课程:主持《生态学》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参与《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生态学》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
3)主持教改项目:
1、《基于生态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移动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2019年。
2、《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生态学数字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2017-2019年。
3、《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生态学数字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福建农林大学重大教学改革项目,2017-2019年。
4、《生态学MOOC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6-2017年。
5、《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态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探索》,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5-2016年。
6、《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生教学培养路径的创新与实践》,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0-2022年。
7、《新时代农林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四层面、四元化”构建研究》,福建农林大学本科重点教改项目,2020-2022年。
4)教学成果:
1、《农林院校生态类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2、《依托闽台区位优势与农林学科特色,构建创新创业人才“1234”培养模式》,201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3、《强化“四位一体”和教研相长理念培养生态学创新型人才》,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4、《强化“四位一体”和教研相长理念培养生态学创新型人才》,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5、《以“挑战杯”为契机,践行创新创业一体化理念,构建农林类双创型人才“1234”培养体系》,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6、《农林院校生态类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8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
7、《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生态学学科“33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二、科研方面:
1)主持科研项目:
1、《杉木根际关键微生物对化感物质的趋化响应介导连栽障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8年,24万。
2、《杉木连栽介导根际土壤环境灾变机制及消减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2021年,10万。
3、《生物炭对杉木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缓解连载障碍机制研究》,福建农林大学****项目,2018-2020年,30万。
4、《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四季生态农场规划》,莆田市横向课题,2019-2022年,30万。
5、《连栽杉木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定向选择及其介导连载障碍机理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6-2018,2万。
6、《珍稀濒危植物水松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2-2014年,2万。
2)发表学术论文(仅列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部分期刊):
1、Zeyan Wu, JJLi, SYLiuet al. (2019)A spatial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347: 381-391.
2、Zhou LT, Li JJ,Wu ZYet al. (2019)Variation in soi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plantations as determin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89:465-478.
3、J Zheng, JJLi, ZYWu,et al. (2018)Effects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invasion on Kandelia candel rhizospheric bacterial community as determin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66:1122-1131.
4、ZYWu, JJLi, J Li,et al. (2017)Pattern formations of an epidemic model with Allee effect and time delay.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104: 599-606.
5、ZYWu, JJLi, J Zheng,et al. (2017)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atabolic ac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degenerated in successive rotation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Scientific Reports7: 6691.
6、Sun GQ,WangCH,Wu ZY(2017)Pattern dynamics of a Gierer–Meinhardt model with spatial effects. Nonlinear Dynamics,88(2), 1385-1396.
7、Wu Z, Lin W, Li B, Wu L, Fang C, Zhang Z (2015)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Subtropical Area. PLoS ONE 10(6): e**.
8、Wu Z, Haack SE, Lin W, Li B, Wu L, Fang C, Zhang Z (2015)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Pinus elliottiiPlantations across Different Stand Ages in a Subtropical Area. PLoS ONE 10(6): e**.
9、Sun GQ,Wu ZY, Wang Z, Jin Z.(2016) Influence of isolation degree of spatial patterns on persistence of populations.Nonlinear Dynamics, 83(1), 811-819.
10、Wu Z, Lin W, Li JJ, et al.(2016)Effect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wo typical zonal vegetationtypes in the Wuyi Mountains.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3(6), 1056-1065.
11、吴则焰,赵紫檀,林文雄,等.基于T-RFLP方法的连栽杉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生态学报,2019,39(19):1-11.
12、周柳婷,刘书影,吴则焰,等.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栽木麻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生态学报,2019,39(20):109-121.
13、吴则焰,林文雄,陈志芳,等.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植物生态学报,2013,37(5):397-406.
14、吴则焰,林文雄,陈志芳,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林业科学,2014,50(7):105-112.
15、吴则焰,林文雄,陈志芳,等.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323-332.
16、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水松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应用生态学报,2011,23(4):873-879.
17、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不同年龄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生态学杂志,2012,(8):1911-1916.
18、吴则焰,林文雄,曾海滨.地方农林院校双创型人才“1234”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7,(1):102-106.
19、吴则焰,林文雄,魏道智.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为例.福建农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3):106-109.
20、吴则焰,林文雄,魏道智,等.生态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204-207.
21、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水松扦插繁殖体系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2(22):22-26.
22、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种源高径生长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形特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2):8-10.
23、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植物科学研究,2009,27(4):387-390.
24、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聚类分析.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4):358-361.
25、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中生代孑遗植物水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中国植物园,2010,13:15-19.
26、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孑遗植物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1):36-40.
27、吴则焰,刘金福,洪伟,等.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规律研究.林业勘察设计,2008,1:4-8.
3)论文获奖情况:
1、《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入选2016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2、《Pattern formations of an epidemic model with Allee effect and time delay》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3、《Influence of isolation degree of spatial patterns on persistence of populations》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并获2016年中国最具影响国际百篇学术论文。

三、联系方式:
邮箱:wuzeyan0977@126.com;
手机:**

相关话题/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小霞
    一、个人简介:孙小霞,女,1977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2003年获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访问****身份赴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开展研修工作。主要从事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生
    一、个人简介林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7月起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院至今,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与根际生物学、生态农业循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在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作为短期访问****身份,师从留日****徐会连博士,从事生物功能菌肥开发与利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希
    朱希博士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邮编,350002电话/传真,**E-mail:zhuxi5810@sina.com学历博士,2012年,福州大学(硕博连读)学士,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领域生物传感器、环境污染物检测主持科研项目1.利用血糖仪构建便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杏春
    个人简介吴杏春(1976-),女,硕土,副教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生态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生态学、植物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授课任务。曾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项,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沈荔花
    沈荔花女,1979年生,副教授,博士。本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教师。主要从事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miRNAs调控水稻化感作用的机制研究(2010J05045)”,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感水稻抑草圈形成的土壤微生物变化与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组成员。在本项目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文斐
    个人简历一、个人简况:王文斐,男,1984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发育学博士学位。2013年-2015年,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志兴
    一、个人简介张志兴,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青年学术新秀,福建农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3年获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从事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围绕着水稻及再生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方长旬
    方长旬,男,博士,硕导,副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金山****青年学术新秀。2014年获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2015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现为亚洲化感作用学会秘书长、国际化感作用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水稻化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家玉
    李家玉一、个人简况李家玉女,1983年生,讲师,在读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系教师。硕士期间从事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和其作用机制,2008年参加工作后主要从植物化学与化学生态学研究。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化感水稻抑草圈形成的土壤微生物变化与调控机制研究(**)和稗草根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林坤
    一、个人简况:吴林坤,男,中共党员,博士,硕导,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青年学术新秀,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校优秀教师,现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要从事植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其消减措施、植物-微生物互作机理及其应用等研究。2016年12月至2018年01月国家公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