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55772443.jpg)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89796782.jpg)
世界文化遗产-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原址最早建造于1465年,1894-190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将其重新设计建造为文艺复兴式风格。1992年,柏林大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96779220.jpg)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34840374.jpg)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56319929.jpg)
柏林大教堂内的Sauer管风琴,建于1905年的管风琴
柏林大教堂内的管风琴,建造完成于1905年,由德国浪漫派管风琴名匠Wilhelm Sauer制作,共有7269根音管,113个音栓,四层手键盘及脚键盘,是当年德国最大的管风琴,运用了当时德国最高的管风琴制造技术。在今天,这台琴保持着高度纯粹的德国浪漫派音色,是国际上演奏家们呈现浪漫派作品的理想之地。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60490481.jpg)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61114699.jpg)
沈媛彩排中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63840941.jpg)
沈媛和给予这场音乐会多方面帮助的柏林艺术大学Leo van Doeselaar教授(右)、Paolo Crivellaro教授(左)
为这台世界名琴,沈媛准备的全部曲目为德国浪漫派作品。为挑战这三首管风琴界顶级难度的大型作品,沈媛提前约1个月到达柏林,进行每晚19点至早上6点的长时间彩排。考虑到大教堂极高的穹顶设计所带来巨大的声音延迟,根据时代风格、慎重的为作品选配音栓与音色。与沈媛长期合作的柏林艺术大学的Leo van Doeselaar教授、Paolo Crivellaro教授,柏林大教堂首席管风琴演奏家Andreas Sieling教授为音乐会、彩排时间安排等方面均给予出多方面帮助。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5065359740.jpg)
节目单
F·李斯特:圣弗朗索瓦行走着在水面之上 选自组曲《传奇》(12’)
H·雷曼:根据“如此闪亮的启明星”而做的幻想曲(22’)
F·李斯特:幻想曲与赋格“来吧,来到拯救的洪水中”(李斯特根据梅耶贝尔歌剧《先知》而创作)(35’)
沈媛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沈媛三次谢幕感谢观众的热情。该场音乐会在欧洲管风琴业界人士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也是华人管风琴演奏家的演奏水准达到和进入国际管风琴界主流行列的生动体现。在柏林大教堂音乐会后,沈媛收到法国巴黎圣母院2021年的正式音乐会邀请,在经过试琴之后,沈媛决定将以法国管风琴交响派作品与当代中国作曲家原创新作品为核心,设计具有强烈对比感的管风琴音乐会曲目。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5025819303.jpg)
法国巴黎圣母院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72324801.jpg)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4987381077.jpg)
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文物管风琴,1868年由法国名匠Cavaillé-Coll建造
![](http://pic.ccom.edu.cn/2015pic/xwtpk/2019s/201903/W020190308525004505094.jpg)
沈媛为准备巴黎圣母院音乐会试琴彩排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