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算当家做主了,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了,我们再也不会让别人骑到脖子上了。当我从天安门城楼前经过,听到毛主席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眼泪哗地就掉下来了。这种感情是很特别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感受不到的。”
70年后,已是鲐背之年的洪月华教授再次讲起亲身参与开国大典的经历时,仍旧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洪月华教授于1929年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台胞家庭,父母都是曾经赴日留学的知识分子。三岁时,父亲由于一场意外不幸离世,母亲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身为中学教师的母亲从未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她经常坐在风琴前,一边弹琴一边唱圣咏,这便是洪月华教授最初的音乐启蒙。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但因母亲得罪了国民党当局而丢掉工作,全家人只好前往北京投亲。洪月华教授最初并没有随母亲和弟弟同行,而是独自一人在沈阳完成高中学业后才来到北京,进入长白师范学院学习。后来,长白师范学院迁回东北,她不愿再次离开亲人,遂又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
“我是1949年春天参加北平艺专考试的,暑假之后入的学。入学不久,一个美术系的进步同学牵头组织我们音乐系和美术系的同学一起练习集体舞。我从小就是一个文艺活跃分子,爱唱爱跳。有人让我跳舞我就去了,但当时并不知道要去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那天,我们在位于东城区帅府园的校园里集合。从帅府园走出来拐过王府井大街,就上了长安街。我们排着队由东向西行进,当从天安门城楼上传来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洪亮声音时,所有人都非常激动。那天晚上,我们又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大联欢,‘艺专’的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对于洪月华教授来说,亲历开国大典时的那份特殊感受,与其小时候在日本统治下的苦难生活是分不开的。应该说,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心里,这是两段反差极为强烈的生活岁月,不能忘怀,也无法忘怀。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我们东北曾经被日本人统治多年,当亡国奴的滋味非常难受,没有自由,更谈不上尊严。从开国大典那天起,中国人的腰杆子真正地挺起来了,那真是不一样,不一样。”
“我又做回中国人,不再是亡国奴了。”这是洪月华教授在采访中反复说了多遍的一句话。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踏上新征程的日子,也是所有经历过苦难的中国人崭新的人生起点。
让我们来聆听洪月华教授亲自讲述这一段心路历程……
https://v.qq.com/x/page/n3042ckq2ot.html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提到议事日程。1949年秋,一所崭新的音乐学院在天津组建而成。同年9月至12月,北平艺专音乐系教职员工和学生共百余人分三批抵达天津。作为北平艺专一年级新生的洪月华教授,在参加开国大典后不久,也和同行师生一道赴津,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
亲历开国大典,让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洪月华教授对共产党、对新中国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她一生跟党走,195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又留校任教,成为视唱练耳专业的知名专家。

1955年苏联专家托多洛娃与作曲系学生合影
(前排左二为洪月华教授)
能够参加开国大典,是洪月华教授一生的荣幸,也是她永生难忘的记忆。一帧帧,一幕幕, 70年未曾淡去。
(视频中纪录片及背景音乐资料来源于网络)
供稿:档案馆(校史馆)
文:李欣阳、宋学军
图:由洪月华教授本人提供
采访 /视频监制:王小夕
摄像 /视频短片制作:王乾越、王亚林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