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5日,以《文化润疆以美育人》为主题的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本期高研班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承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珠宝协会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文旅部非遗研修培训项目负责人王晓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驻会副理事长任建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天雅集团总经理程文虎,中国珠宝、石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丽葵,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代表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卓凡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在致辞中介绍了非遗高研班背景,并对本期学员提出殷切期望。2015年初,文化部决定推行振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培训项目,在中央美术学院启动先期试点工作,开展了第一期“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交流实践活动”,探索出研培项目的可行性模式。2015年7月中旬,文化部与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展开,随后,中央美术学院又相继开设了五期“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选拔培训优秀的中青年非遗传承人120余人。在教学实践与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完善研培思路,总结并提出“坚守传统底线立足文化传承”的思想理念,推进从“文化要知情、技艺要知艺、发展要知辩”的传承观念,到“常态化、互动化、职业化”的研培机制,极力推动大学与社区之间非遗传承互动互益模式的建立。近十年间,中央美术学院在传统手工艺与学院派之间进行互动与碰撞,传承人与学院师生均获益良多,并创作出大量既立足传统又具有活力的作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承诺,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紧密联系着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对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意识亦有重要意义。国民教育需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活在当下,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卓凡主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完善,使得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重威胁,“如何活态传承”,是非遗与传统工艺行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本期高研班为期四周,其中包括讲座课程一周、实践课程三周,是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第十期非遗传承人高研班,有来自全国玉雕行业的20位学员参加。

研修班学员参观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
城市设计学院/文图
宣传部宋曼青学生王微言/编
202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