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马浚诚带领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师生,以全信息艺术设计方法论为指导,在爱佑慈善基金会支持下,完成了天津血液病医院“儿童穿刺诊疗空间改造”公益设计项目。项目以平面设计、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多种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海洋世界探索的过程,将游戏化进程参与治疗空间的互动,把程序化冰冷的医院空间改造为有情绪、有温度的充满激情的空间,帮助患儿不惧怕治疗,实现了爱与设计的融合,深受院方、患儿、与患儿家属的认可。

针对护士站的环境改造


走廊空间与导视系统的升级改造
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痛苦且缓慢的过程,患儿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反复接受腰部穿刺,进行骨髓切片检查,从治疗到痊愈需要多达20次,甚至40次以上的全麻穿刺,麻醉的苏醒过程长达1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能保持一个动作不变。在医院的每一天,他们还需要在胳膊上插入滞留针以接受日常的注射治疗。
对于2到5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难以理解这些行为与健康的关系,重复的治疗过程成为他们恐惧的原因。如果没有合理的陪伴与引导,他们会对治疗本身充满抵触,影响治疗效果,留下心理创伤。

工作室团体抵达天津血液病研究中心

工作室师生亲自体验部分诊疗过程
2018年10月,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师生在马浚诚教授的带领下,全情投入到天津血液病医院“儿童穿刺诊疗空间改造”公益设计项目中。师生团队多次前往天津血液研究中心,向医护人员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从细节之处切入师生的设计思考。同时团队分成多组,对患病儿童及家属进行采访,搜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治疗的感受和理解,倾听家属对环境改造的诉求,并将信息逐一分析汇总,形成整体设计方案。

改造前后的穿刺与病房空间

病房天花板上的多媒体播放器(供处于躯体麻醉的患儿使用)

园区门口改造升级为儿童游乐区
设计团队还研究参考了世界一流儿童医院对环境营造的经验,不断寻找创造适合中国儿童的整体方案。通过全体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形成了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整体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打造了一个如同海洋公园般的空间,提出“用一场游戏,理解你我为健康奋斗”的设计理念,从孩子的视角创造了一个不断升级、不断击退病魔的海底故事。借助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医院为每个入院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虚拟身份。在院区最大的屏幕上,孩子们会看到自己今天的状态,看到属于自己的小鱼不停变化的过程,他们还能参与其中,与屏幕上的小鱼共同玩耍。没有任何难懂的文字,只有成群的不断成长壮大的鱼群。医院中所有的抽象符号都象征着海洋环境,留给孩子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当患儿出院时,这块屏幕中的虚拟形象也会成长,所有鱼儿都会目送着它,奔向遥远自由的未知海域。这是对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其他孩子最好的鼓励。

设计师完成的海洋生物形象设定
让过程可爱,让变化可视;让付出得到回报,让世界的关怀被孩子们看见。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设计为爱赋能,他们用实际行动与心灵共振,为世界带来美好与感动。



向为公益项目付出辛勤劳动的设计师表达诚挚的感谢
城市设计学院/文图
宣传部宋曼青/编
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