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细菌,它们主要栖息在人类口腔及上呼吸道,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其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机会致病菌,导致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变形链球菌(S. mutans)是龋齿的主要致病菌;而口腔有益菌寡发酵链球菌(S. oligofermentans)则产生H2O2,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链球菌的独特之处是不产生高效分解H2O2的触酶,因此有氧代谢时积累大量的H2O2。同时,它们也能耐受高浓度的H2O2,提示它们具有独特的抗氧化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链球菌生长时产生的内源性H2O2帮助它们抵抗高浓度的H2O2胁迫,而H2O2自诱导防御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0年3月17日,美国微生物学会权威期刊mSystems在线发表了该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Redox-regulated adaptation ofStreptococcus oligofermentansto hydrogen peroxide stress”。该研究揭示了链球菌中独特的、H2O2敏感的半胱氨酸巯基所介导的H2O2自诱导防御的分子机制:过氧化物响应抑制蛋白PerR及锰转运抑制蛋白MntR的半胱氨酸感应胞内低浓度的H2O2,并被氧化失活从而解除对所抑制的抗氧胁迫基因(巯基氧化还原及金属离子平衡蛋白)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功能(如图)。我们先前的研究证明40μMH2O2氧化锰转录调控蛋白MntR的半胱氨酸使之失活(Chen et al., J Biol Chem, 2017),本研究通过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技术、Redox Western blotting、Cys点突变、免疫沉淀结合质谱分析,证实40 μMH2O2可氧化过氧化物响应抑制蛋白PerR的Cys139及Cys142残基。而PerR的半胱氨酸氧化导致其结构性锌离子丢失,使之可逆性失活,解除对其调控的巯基氧化还原(trx和tpx)及金属离子平衡等基因(dpr及mntABC)的抑制。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链球菌为适应其胞内独特的高锰环境,PerR蛋白利用半胱氨酸氧化感应H2O2,并调控巯基氧化还原蛋白及金属离子平衡蛋白的表达,帮助触酶阴性的链球菌抵抗H2O2胁迫。
东秀珠研究员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链球菌抗氧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最近发现链球菌利用碳代谢物抑制蛋白CcpA同时调控葡萄糖的优先利用及H2O2产生。同时,CcpA还在转录后水平,通过调控转录通读而调控自然感受态的最适形成,使寡发酵链球菌摄取外界DNA从而增强对氧化损伤的修复,增加基因组稳定性而贡献抗氧胁迫(Wang et al., Mol Microbiol, 2019)。东秀珠团队还发现原核生物的膜整合蛋白-水通道蛋白在链球菌中与抗氧胁迫及致病性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s)是广泛存在于三域生命的一类跨膜蛋白,协助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如甘油,尿素等双向扩散。1998年Peter Agre首次发现人红细胞膜上的AQP协助水分子跨膜扩散,并因此而获得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真核生物的AQPs协助转运H2O2及NO等,发挥信号分子作用,调控细胞的凋亡以及疾病发生。而目前原核生物AQPs的生理功能绝大部分未知。东秀珠课题组首次表明寡发酵链球菌的水通道蛋白AqpA协助H2O2双向渗透;重要的是,aqpA基因缺失显著削弱了寡发酵链球菌高氧压力下的生长,并减弱其种内及种间竞争生存能力。因此AqpA特化为一个H2O2转运蛋白,帮助触酶阴性的链球菌脱毒细胞内的H2O2,抵御氧化压力(Tonget al., J Biol Chem, 2019)。该课题组还发现肺炎链球菌的非典型甘油型水通道蛋白Pn-AqpC缺失显著影响肺炎链球菌的抗氧胁迫能力及致病性和毒力,其分子机制正在研究中。
以上所揭示的链球菌抗氧胁迫的新机制,不仅丰富了对原核生物抗氧胁迫的认识,同时对利用和控制链球菌提供了思路,尤其是低浓度H2O2介导的H2O2免疫机制及水通道蛋白新的生理功能的认知,使得口腔有益菌更好地抑制龋齿致病菌,并可为致病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的控制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东秀珠课题组的副研究员佟卉春、博士生东雨竹、王新慧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东秀珠研究员和佟卉春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微生物所东秀珠课题组系列研究揭示链球菌抗氧胁迫新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6
相关话题/生物 金属
微生物所刘俊研究组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著名期刊TheEMBOJournal在线发表了刘俊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yrosinepho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刘玲研究员JACS中发文:环氧环己醇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的新策略——由高度还原型聚酮合酶途径合成水杨醛类芳香中间体
真菌聚酮合酶(polyketidesynthases,PKSs)是一类高度程序化的迭代型I型聚酮合酶,通过一组功能结构域的迭代和交替使用,可以精确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聚酮产物,如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等。依据所合成聚酮产物骨架结构的还原程度,真菌PKSs被分为三大类,即高度还原型聚酮合酶(highlyr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唐双焱研究组在设计动态调控元件、助力毒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合成生物学以传统生物学获得的知识与材料为基础,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定量解析,在工程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指导下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深度改造原有生物系统。基于这一理念,以微生物为细胞工厂、重构生化合成网络或组装人工代谢途径,可实现重要化学品的生物合成,如青蒿素,、鸦片等。但在实践上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微生物所科学家建成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
1月7日,《自然·通讯》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工作。 肠道微生物是近年来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未来人体健康管理和医疗产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发利用肠道微生物的基础,是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 “新分子生化反应设计与合成生物系统创建”项目启动会召开
12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新分子生化反应设计与合成生物系统创建”项目启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研究员承担的“新分子生化反应设计与核心生命途径重构”项目以及天津大学罗云孜教授承担的“酶促碳氢键氟化反应设计与构建”项目。四川大学副校长侯太平、科技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微生物所生姜功能性菌肥在唐山地区试验获得成功
10月15日,微生物所生姜功能性菌肥试验在唐山市举行现场验收及技术交流会。唐山市科技局、中国科学院唐山中心、丰润区科技局,以及我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项目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2018年11月起,微生物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与唐山丰润区旭通生姜协会合作开展生姜功能性菌肥试验,经过筹备阶段和为期六个月的正式大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973计划“重要病原细菌关键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研究”项目 课题结题验收会顺利召开
2019年11月13日,973计划“重要病原细菌关键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研究”项目课题结题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周伟伟研究员,依托单位中科院微生物所向华副所长、杨怀义处长出席会议并听取课题汇报。 向华副所长首先代表微生物所欢迎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并指出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近日,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要求,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在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数据中心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论证会由微生物所科技处处长杨怀义主持,数据中心主任马俊才从工作基础、目标任务、运行保障机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中欧环境生物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召开中方项目进展和工作交流讨论会
2019年8月25-28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举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向有机污染物消除的“微生物-植物-电”多效耦合作用机制及低能耗型修复技术》进展和工作交流讨论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该项目是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和欧盟委员会(EC)联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作为微生物所建所60周年纪念的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工业室)2018年学术年会于12月18-19日在门头沟龙泉宾馆召开,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1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得到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所党委书记李俊雄、副所长向华、所科技处处长杨怀义、研究生部主任刘宏伟出席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