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大赛得到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和踊跃参与,来自北京地区的22所高校参赛,覆盖1600余名学生。242项作品进入初评,101项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最终共评出特等奖17项、一等奖作品35项、二等奖作品49项、三等奖作品57项。

获奖名单
决赛作品涵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两大类,包括节能类、节水、节材、矿业、机械类、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海洋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电气领域及建筑领域等13组等细分领域。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本届竞赛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评审方式,近千名学生线上参与实物展示、小组答辩等环节,三十余位来自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评审专家分别在北建大校内10个评审室参与评审。参赛同学在指导老师和评审专家悉心指点下开展自我展示和心得交流。答辩场上,参赛选手系统阐述参赛作品的项目背景、核心技术、创新设计、发展前景等内容,将所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社会需求、关注热点紧密结合,产生了一批创新创意作品,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生投身科技、致力创新的决心和实力。
为高质量的迎接此次比赛,学校高度重视,为参赛团队交流研讨、制作作品、开展实验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赛事面向北京高校学生每年举办一次。本届赛事以创新“环能”科技、共绘“双碳”蓝图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相关专业领域,旨在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育人水平,促进环境、能源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办赛机制、学生参与、作用发挥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成为一场高校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的盛会。
(图片:能环学院)
(责编:高晨萱、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