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陈先霖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导师姓名 陈先霖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28年9月

技术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 行政职务

研究方向
1、板带轧机力学行为及控制
2、冶金机械运行性能分析
3、
4、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陈先霖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先霖长期从事冶金机械力学、强度分析和重大冶金设备运行性能的研究。他针对武钢、宝钢、攀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由国外引进的大型冷、热宽带钢轧机和国内设计制造的大型转炉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1.宽带钢轧机辊形与板形的研究 建立了专用于辊系受载变形分析的特殊有限元模型,论文在第四届国际轧钢会议(法国)发表,并担任板形分会议主席。与武钢合作首创的"变接触支持辊"应用于武钢一米七冷连轧机、宝钢2030冷连轧机及武钢一米七热连轧机,提高了板形质量、降低了轧辊消耗,应用效益显著。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冷轧工作辊使用性能和条件的研究 武钢由国外引进的一米七带钢冷连轧机频频发生工作辊辊颈与轴承粘结事故,经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原设计中存在轴承负载能力不足、润滑方式欠当、轴承座结构不合理等重要问题,得到国外设计制造厂家的认可,促使其改正了为武钢、宝钢提供的大型宽带钢轧机的设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3.攀钢120吨转炉托圈安全性研究 该托圈是支承及带动总重近千吨的转炉炉体倾动的要害部件,在主腹板中发现存在大量分布裂纹缺陷,经实测研究判定可继续安全使用,避免了更换托圈造成重大停产损失。十年实践证明结论正确。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机械装备失效分析先进项目一等奖。研制的托圈应力分析及倾动机构动力学计算软件应用于鞍钢 180 吨转炉新型托圈设计。
4.攀钢120 吨转炉主轴(直径 800 mm)失效分析 属七十年代初期应用弹性系统振动力学及断裂力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发生的重大零件断裂事故的先期工作之一,曾在行业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发表的研究报告有多种刊物转载。
他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和教学骨干。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