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简介:于润沧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6

导师姓名 于润沧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30年3月20日

技术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授级高工 行政职务 副总工程师
所在学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院 招生专业 采矿工程

研究方向
1、矿山工程设计优化
2、胶结充填技术
3、无废开采
4、矿业经济
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采矿专业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于润沧,男,1930年3月出生,山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ENFI)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中国开发银行一事一聘专家,中国矿业协会理事。1949-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转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采矿系,1954年毕业。后来一直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ENFI)从事矿山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40多年来先后承担、指导、审定项目50多项,在开采条件极为复杂的大型矿山设计和科研中,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60年代初,在我国锑都锡矿山组织试验成功杆柱房柱法,首次将杆柱用于采场取代护顶矿,使矿石损失率降低40%。70、80年代,在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铜矿峪铜矿的设计中,促使引进矿块崩落法技术取代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同时与科技攻关相结合,并任顾问专家组组长,使每年亏损800-1000万元的矿山得以扭亏为盈。在我国镍都金川二矿区的设计中,开发成功了高浓度胶结充填技术,解决了"采富保贫"的技术难题。借鉴新奥法理论,采用曲墙圆弧拱巷道断面和两次喷锚网联合支护,使不良岩层中经常冒顶坍塌的事故得到控制,大大加速了矿山建设的速度; 在"富、大、深、碎" 的矿体中开创了世界上还没有先例的大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同时采用6立方米铲运机、全液压双机凿岩台车等大型设备,使盘区生产能力从60~100吨/日提高到800~1000吨/日,二矿区的生产规模扩大到8000吨/日,为消除在类似开采条件下我国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能力比国外低30~40%的综合差距奠定了基础。继之又在金川二矿区和铜绿山铜矿试验成功了全尾砂泵送膏体充填技术,为实现无废开采创造了前提。由于这些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二项,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1986年8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于润沧参与主编专著两部,撰写发表有代表性的论文20多篇。
作为中南大学兼职博导培养博士生一名。目前在冬瓜山铜矿特大型深埋矿床的开发设计中,按照不建尾矿库、废石不出坑的原则,正在为创建第一座大型无废矿山继续拚搏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