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于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02

姓  名: 于浩
所在系所: 材加系
职  务: 院长助理
职  称: 教授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邮  编: 100083
办公地点: 主楼502
电  话:
邮  箱: yhzhmr@sina.com
传  真:
研究领域
教育背景
主讲课程
主要论文著作
主要科研项目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
轧制技术与组织性能的智能控制;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金属塑性加工与成形过程模拟仿真;功能钢铁材料研究及开发。

1991.9-1995.7 华北工学院 学士
1995.9-1998.8 山东工业大学 硕士
1998.8-1999.8 青岛大学 讲师
1999.9-2003.3 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
1993.4-2005.6 北京科技大学 讲师
2005.4-2007.10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5.6-2009.6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2009.6至今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轧制工程学》、《材料制备与加工(含钢铁冶金)I》、《材料制备与加工(含钢铁冶金)II》、《固态成形工艺学》。

[1] Hao Yu, Yonglin Kang, Xueying Xiong, Kelu Wang, Jie Fu, Guijiang Chen and Liejun L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ultra-thin hot strip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SP technique,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Vol.11,No.5, 2004.10, 425-427
[2] Hao Yu,Hao Ren,Yonglin Kong,Kelu Wang,Carbon Diffusion in Hot Strips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SP Line under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ies, J. Mater. Sci. Technol., Vol.21,No.1,2005, 21-24
[3] Hao Yu,Qixiang Chen,Yonglin Kang,Yi Sun,Microstructural research on hot strips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a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line under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ies,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Vol.54,Issues (4-5),2005, 347-353
[4] Yu hao, kang yonglin et al,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xture of hot strip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flexible thin slab rolling with warm roll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56(2), 158-164
[5] Yu hao, kang yonglin et al, Study of microstructure and cementite in automobile beam steels produced by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with flexible technolog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v 408, n 1-2, Nov 5, 2005, 47-52
[6] Yu hao, kang yonglin et al, Morphology and precipitation kinetics of MnS in low carbon steel during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13(5), 30-36
[7] Yu hao, kang yonglin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islocation density,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in microstructure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3(3), 2006, 406-410

1.973国家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两项:“新一代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研究及材料性能特征”和“高洁净低合金钢的组织及性能控制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薄钢板连铸连轧过程组织性能控制与检测”;
3.宝钢项目:“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IF钢工艺可行性及相关实验研究”,
4.“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热轧多相钢工艺可行性及相关实验研究”;
5.济钢项目:“济钢8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中厚钢板开发与工艺研究”,
6.“冷轧深冲用钢深冲性能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研究”,“X60、X70、X8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
7.济钢申请国家发改委项目:“济钢JG610DE钢(油罐钢)的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
8.中国一汽项目:“高强度钢板成形极限曲线测定及分析”;
9.珠钢项目:“珠钢薄规格与集装箱板的研制及开发”, “电炉CSP流程生产低碳高强汽车板的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
10.鞍钢项目:“DP500、DP600、DP800冷轧双相钢的产品与工艺开发”;
11.西宁特钢项目:“N80级石油管钢的物理与力学冶金规律研究”;
12.南钢项目:“3500mm炉卷轧机生产X65管线钢的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3500mm炉卷轧机生产X70~X100管线钢的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耐腐蚀钢(耐候钢、耐硫酸腐蚀钢、耐海水腐蚀钢)新产品开发与生产工艺研究”;
13.莱钢项目:“莱钢大型H型钢生产线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系统的研究开发”;
14.津西钢厂项目:“H型钢缺陷判别、成因分析及工艺控制研究”。
15.国际钒技术委员会:“钒微合金化高强度建筑用钢板的开发与工艺研究”。

2004年7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奖励计划(该年北京市共入选64人)。
2005年10月获霍英东青年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资助(该基金资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该年各行业各专业共资助39人,每行业各1项)。
2007年入选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在包钢挂职服务1年,获中组部挂职服务业绩突出个人表彰。
2008年11月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共20名)。
2010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
申请国家专利9项。
通过省部级鉴定的项目共7项,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分别达到了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话题/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