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突出贡献中关村奖1位(邵峰);****中关村奖7位(翟荟、赵永生等);国际合作中关村奖6位。评选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27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5项,二等奖69项。
清华获奖人及部分获奖成果简介:
![20200925-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研院-邵峰.jpg](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9/17/EE/4A3E6D7E113B3EB015B98F12A1A_26608520_C353.jpg)
邵峰
邵峰在病原菌毒力机制、抗菌天然免疫、细胞焦亡以及肿瘤免疫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工作,开辟了炎症性细胞坏死研究的新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邵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医学院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产出了一系列重量级成果。2005年,邵峰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现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20200925-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无-翟荟.jpg](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1/84/96/89F08E81E0ED6027FDE763B9579_9E72943E_BF37.jpg)
翟荟
翟荟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首届基础科学班,2005年初在清华高研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伯克利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起回高研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冷原子等量子物质的理论研究,十多项理论预言被国内外实验组证实,所著教材《超冷原子物理学》(Ultracold Atomic Physics)在剑桥出版社出版。
![20210926-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无-极化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目标检测及分类.png](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B/DA/60/6107994927D958EFD48468AF748_D19B141F_41952.png)
极化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目标检测及分类
电子工程系杨健教授等提出了目标精细结构极化表征的新理论与新参数,揭示了目标本质极化特性;建立了广义极化对比增强理论模型,解决了强杂波抑制、弱目标检测的重要科学难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误差综合的新优化模型,实现了分类方法对场景和目标的应用普适性,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E/9B/90/A961F1B233EC6F0769093737C0E_7E9F81FB_8497.jpeg)
有机和碳材料中电荷输运的理论研究
化学系帅志刚教授等提出了含原子量子涨落的核隧穿驱动的电荷传输模型,澄清了高分子的导电机理和同位素效应正负号的争论,经多家实验证实;发展了含电声子量子散射的迁移率和热电性质计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新型碳材料和有机热电材料的研究,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6/2C/DA/0428FF9020ADE4B9254E80DE335_1463586F_3A315.png)
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跨越OT域与IT域的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面临着高通量、变模式、低质量等技术挑战,软件学院王建民教授等创新了紧致列式存储文件格式、工况元数据匹配技术和高鲁棒数据处理方法,自主研制了IoTDB软件系统,其开源版本成为Apache基金会全球顶级项目,在国内外工业企业得到规模化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7/E2/EA/91631219111CF472B97EDA20795_241FCE56_3160F.jpeg)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研制及应用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是加速器领域最先进的电子源,是我国发展基于高亮度电子束的大科学设施和高端仪器必须攻克的技术门槛。工程物理系唐传祥教授等经过近20年的探索,突破了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研制中的关键物理和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光阴极微波电子枪,并将系统性能指标提升到国际前列。成果已成功应用到包括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十多个国内外大装置和研究平台,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0926-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无-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评控关键技术和应用.png](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7/33/47/03B63D37F657364245DC64A2167_DB06EA5F_8A44D.png)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评控关键技术和应用
建筑学院张寅平教授等建立了室内空气质量设计评价理论与技术体系,破解了长期困扰国际室内空气领域的室内空气污染难以事前防的难题。成果被应用于50余项标准、我国载入空间站、国家重点建筑工程和荷兰飞利浦、日本大金、韩国三星等80余家企业,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0/2A/88/89B76ACAA60F03069CC0EA4D14A_583E2761_15761.jpeg)
高性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先进燃料电池系统是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核心技术,车辆与运载学院李建秋教授等突破了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环境适应性、耐久性与高功率密度低成本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福田、宇通等30余家整车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了我国国产商用车燃料电池技术快速发展,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附:清华获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情况一览表(第一完成单位)
奖种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所在院系 |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 邵峰 | 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 ||
****中关村奖 | 翟荟 | 高研院 | ||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极化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目标检测及分类 | 杨健 | 电子系 |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有机和碳材料中电荷输运的理论研究 | 帅志刚 | 化学系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建民 | 软件学院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研制及应用 | 唐传祥 | 工物系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评控关键技术和应用 | 张寅平 | 建筑学院 |
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高性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李建秋 | 车辆学院 |
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航空发动机叶片自适应精密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 王辉 | 机械系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面向化石燃料能源转换系统燃烧不稳定性预报、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 | 王兵 | 航院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市政水处理紫外线消毒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孙文俊 | 环境学院 |
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岩土和砖石文物古建的高性能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 程晓辉 | 土木系 |
供稿:科研院
来源:北京晚报
封面摄影:霍元东
编辑:陈晓艳
审核:曲田
2021年09月27日 14: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