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14日电 日前,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 “2013清华大学水上环境”论坛在美术学院举办。作为“2013北京国家设计周”的活动之一,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与会专家就广义水上环境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论述和研讨。
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以《海上生存的社会性特质及潜在意义》为题,用海上的视角解析海上社会的独特性质及潜在意义。

图为论坛现场。
南京大学教授刘迎胜主讲的题目是《宋元时代的南海航线与东西洋概念的形成》,从史实的角度对南海航线形成了东西洋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安介生以《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移民潮及其影响》,详细分析了历史背景原因产生的移民潮与中国的海疆史的密切关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吴必虎以《中国海洋旅游:从观光时代转向休闲度假时代》为题,提出当下中国海洋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海洋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但前景乐观,共同展望了我国未来海洋旅游的发展。易经地理学首席科学家邹宇玲研究员以《数字海洋环境与地理堪舆宇宙》为题,从宇宙中数字海洋环境与地理堪舆的不同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了不一样海洋。中国传媒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潘向龙博士以《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品牌战略浅析》为题,对中国与美国国家品牌战略给予充分讲解。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环境的变迁,海洋意识的崛起,生存空间的拓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社会形态的形成使得中国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在更广阔视野理念基础之上进行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结合。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范 丽
2013年10月14日 15: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