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在线教学阶段性总结交流会
清华新闻网3月25日电 3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线教学阶段性总结交流会以在线会议方式召开,总结在线教学开展5周以来取得的成效,分享经验心得,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副院长左剑恶、陈伟坚,全体教师、助教代表、学生代表、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王蒲生主持。
线上总结交流会
培养处副处长孙春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教学办刘健分别作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线教学阶段性总结报告。在线教学开展5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组织部署“三横三纵”全覆盖网络;授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互动多样;教务管理团队、信息化团队、学生工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学生助教团队精诚合作,迎难而上。学院共开设课程122门,参与授课教师122位,选课学生3000余人,师生分布在1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学生出勤率99.96%,在线教学满意度大于93%,实现了“延期返校,正常教学,发挥优势,保质保量”。
孙春柳作汇报
刘健作汇报
随后,教师代表黄维教授、袁博副研究员、刘碧录副教授分享了在线教学的经验感受。黄维认为,在线教学应完成“线上线下,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他在教学中依然保持课程本身“跨界交叉,协同创新”“明理致用,实践赋能”的教学特色,以“吸引力、互动力、自学力”帮助学生“潜得下、浮得上、游得出”。黄维提到,在线教学的发展是历史必然,应积极顺应趋势,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从心理认知、技术手段等角度完善线上教学,以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力。
黄维作分享
袁博从实践、创新、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在线教学的互动设计、系统保障和双师模式。针对在线教学对群体学习氛围、学习的沉浸感和学生自律性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袁博综合采用弹幕、投稿、实时答题、课后推送等多种方式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利用演示器、数位板等设备提升教学交互效果。他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实例,展示了如何发挥在线教学优势,组建优质交叉学科授课团队,博采众长,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最后,袁博就在线教学对教师、学生、公众和教学管理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袁博作分享
刘碧录分享了在线教学中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师生远程授课效果、国际学生时差、学生课堂参与感等问题,刘碧录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多个平台优化教学方式;将实时提问调整为集中反馈、课后留言;加入上课铃声,以适应在线教学模式,增强课程仪式感。
助教及学生代表郝治翰、曾云辉分别分享了对在线教学的感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助教郝治翰说,在课前准备阶段,助教们积极调整心态,自觉参与岗前培训,协助教师制定应对方案,密集进行课前测试,成为师生间的教学桥梁,为在线教学期间师生同心、同向、同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部分课堂因有国际学生,涉及多个时区,助教们不断沟通协调,协助搭建起了“教学联合国”,也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学生代表曾云辉分享了自己在线学习的感受,他认为在线教学期间,清华教师对教学的认真负责、课堂上的讲解互动、课后的反馈调整,无一不展示着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清华课堂。“宅家上课,在线科研,读书打卡,积极锻炼”正是每位清华学子在这个阶段的写照。
会议实时互动
在交流环节中,副院长左剑恶表示,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可促进在线课程保质保量开展,希望教师们持续保障网络授课正常开展,同时尝试开展网上期中考试或结课考试,创造条件开展课程实验,并积极开展在线教学的相关研究。副院长陈伟坚表示,教学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们可抓住机遇,不断学习交流,积极调整教学模式,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兼顾科研工作,做好科研与教学的平衡。
执行院长高虹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表示,疫情期间,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责任和勇气投入到在线教学中,想方设法保证远程教学不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希望老师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避免倦怠状态,高标准完成在线教学。高虹鼓励教师们利用这个机会深入思考教育的本源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教育技术改进教与学,有效调动学习者参与,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高虹还强调,在这个特殊阶段,希望教师们通过网络为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科研指导。
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表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从最初的不得已之举,到现在的颇有成效,体现了清华人肩负责任、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是对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践行和传承。希望各位教师在在线教育过程中化危为机,积极探索,将优质教学资源带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空间和途径。
供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03月25日 08:10:24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