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 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开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

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开幕


清华新闻网3月15日电(记者 吕婷 摄影 石加东)3月13日下午,主题为“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的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在主楼接待厅开幕。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作特邀报告,校长邱勇作主旨报告,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尤政作讨论会的工作部署。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校领导王希勤、薛其坤、郑力、彭刚,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原副校长康克军,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副主任李亚栋等出席开幕式。

王志刚作特邀报告
王志刚作了题为“发挥世界一流大学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特邀报告。王志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总书记来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和诊疗救治工作,他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再次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意义。
王志刚从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新时代内外环境倒逼的“必然逻辑”、科技发展的“演进逻辑”等四个逻辑阐释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并表示,我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深刻理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和路径选择。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鲜明特征,将成为决定世界变局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力量,深度参与并赢得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应有之义。
王志刚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经验,包括强大的制度优势、完善的体系能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宏观统筹等。同时,王志刚指出,新时代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攻关能力、独立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前沿方向的能力、引导动员全社会创新资源的组织方式、主导制定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标准规则的能力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
王志刚详细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并强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批世界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基地,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王志刚指出,一流大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源头活水”,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新需求新任务,继续在高端人才培养、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基础前沿探索方面发挥百年名校的引领作用,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
王志刚希望清华大学坚持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培养主阵地优势;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全面布局各学科领域方向的基础研究;坚持从经济社会实践中凝练共性理论和重大科学问题,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坚持服务国家科技宏观决策。王志刚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作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邱勇作主旨报告
邱勇作了题为“自强创新,引领未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清华力量”的主旨报告。邱勇指出,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强创新是清华科研工作的鲜明特征。邱勇引用诗句“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强调,清华的科研工作不仅要自强创新,更要追求卓越、引领未来
邱勇表示,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对学校已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科研攻关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把师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以创新的技术手段坚持开展在线教学,设立76个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成立8支科研攻关突击队,全面参与疫情诊断、治疗、防控、善后等各方面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邱勇回顾了清华科研历史和传统并强调,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永远都有清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身影。在当前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行动中,清华也不能缺失。要发挥科技攻关突击队作用,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邱勇回顾了科研工作讨论会的历史,指出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最大成果就是启动了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科研改革五年来,清华的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术论文发表质量持续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丰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质量领先,成果转化效益显著,文科发展呈现新的态势,新型智库体系为解决国家和全球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学校持续完善学科综合布局,分类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已经建成、水平进入国内前列。
邱勇重点介绍了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举措与重大成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成立实体性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加快前沿科技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加强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实现了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刚性的学科界面,成立7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颠覆性、前瞻性的研究。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校企、校地合作创新模式,深化战略合作。在更大的全球视野下推进开放创新,实施全球战略,创建全球创新学院,发起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与国际领军企业深化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完整体系。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生态,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修订学位评定标准,加强学风建设。
邱勇指出,虽然过去五年的科研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科研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科研文化与学术生态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建立符合科研规律、体现一流大学风范和追求的科研文化。二是学科布局、学科规划和学科调整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建立促进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制度保障。三是面向重大需求和重大科研任务的协同攻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四是科研工作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既要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也要为人类文明进步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更好地担负起大国创新责任。五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通过体系重组在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邱勇强调,大学是长寿命机构,追求学术、开展科研工作是大学的生命线,科教融合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宽松的学术氛围、门类齐全的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人才群体决定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科研创新需要勇气和自信。在创新的时代,基础与应用之间没有界限,学科交叉是常态。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博”建立在“专”的基础上,只有对某一学科有深入研究后,才能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交叉。
邱勇指出,下一步学校要继续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要推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社会治理的协同推进;要建立高效的创新体系,为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积极贡献。邱勇强调,本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目标旨在找出破解问题的有效方案,为到2030年清华的学术研究实现从局部引领走向广泛引领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作出显著贡献。

尤政作工作方案报告
尤政对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工作安排与要求进行了部署。尤政介绍了会议研讨的八个专题,分别是:学术生态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与学科调整机制、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布局、重大创新平台与科研攻关团队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机制、全球开放的创新合作、科教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建设。尤政表示,讨论会将于2020年3月至8月持续进行,包括三个阶段:研讨问题阶段、交流报告阶段、总结阶段。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成立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领导小组、工作小组、顾问专家组,并专门成立八个研讨工作组,开展专题讨论,每个工作组负责在学校范围内指导组织研讨,院系在工作组和专家指导下就所有研讨专题开展研讨工作。尤政还提出了本次讨论会要形成的若干预期成果。

陈旭主持会议
陈旭在主持中表示,定期召开科研工作讨论会是清华大学的一项光荣传统。从1956年召开第一次科研讨论会开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7次,对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击疫情斗争的关键时期,学校努力克服困难,如期启动科研工作讨论会,确定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讨论会的开幕式。此次会议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部署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相关安排,有着十分重要且特殊的意义。
陈旭指出,今天我们召开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开幕式,是重要的动员令,是扣响了发令枪。希望各单位、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和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科技工作的系列战略部署,充分认识开好本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政同责,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营造浓厚热烈、严谨务实的讨论氛围。
陈旭强调,在研讨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目标导向,系统梳理研究学校科研工作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举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凝聚共识,努力形成高质量的研讨成果,为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希望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给予悉心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报告内容,特别是紧密围绕8项议题深入思考、大胆建议,推动第十八次科研讨论会扎扎实实取得研讨成果。清华大学一定全力发挥学科、人才、创新等各方面优势,坚定不移地创新科研模式,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现场
本次会议共计900余人参加。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学校相关院系、科研院、党办校办、文科处负责人在现场参加会议。基金委计划局、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学校部分院士、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各学院(系)主任、书记、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所所长、主管科研副院长(副主任)、科研秘书,机关部(处)、相关单位负责人,重点科研机构负责人、重大项目负责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各地方研究院、派出研究院、附属单位代表等通过雨课堂在线参加会议。
随后,以“科技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题的专家座谈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邱勇主持座谈会。

薛澜、聂建国、南策文、戴琼海、康克军、吴华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先后发言
座谈会上,苏世民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薛澜,聂建国,材料学院教授南策文院士、信息学院院长戴琼海院士、康克军、微电子学系副主任吴华强教授先后围绕“高校在公共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破四唯’等评价导向的认识和看法”“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思路、方向和重点”“未来跨学科发展方向”“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有组织科研”“科技平台建设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等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行了交流研讨。
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将持续半年,期间学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在各个层面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征集意见建议,从而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校科研工作的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改革方案。
清华大学自1956年举行第一次科研工作讨论会(曾用名“科学讨论会”“科技工作讨论会”)以来,迄今已至第十八次,讨论会已经成为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共同讨论学校科研工作方向、任务并统一认识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和优良传统。
编辑:吕婷 李晨晖 李华山

审核:戚天雷 周襄楠
2020年03月15日 09:27:58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创新 科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副校长杨斌与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卢奇奥·内斯塔视频连线 深化创新合作 为意大...
    副校长杨斌与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卢奇奥·内斯塔视频连线深化创新合作为意大利抗疫加油清华新闻网3月12日电(通讯员钟子溦摄影石加东)3月11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与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卢奇奥·内斯塔(FerruccioResta)、副校长朱利亚诺·诺奇(Giulian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微观清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生攻关创新“NCP密切接触者智能筛查系统”助...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生攻关创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智能筛查系统助力湖北来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公众号2-16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作为重灾区的湖北省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短期内患者数量增加、流调人员短缺、社区对密切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人物】郑泉水:从精深学习、到学术追梦、到创新教育
    从精深学习、到学术追梦、到创新教育记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清华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学生记者张同顺摄影杨敏郑泉水2019年11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郑泉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儒雅、健谈、幽默、风趣。作为****,他把科研推到巅峰;作为师者,他把育人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北京闭幕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9年中欧科研快车北京闭幕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新闻网1月15日电1月13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中欧科研快车北京闭幕式活动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大楼(简称F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传统技艺启发当代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华课堂中焕发新生机
    传统技艺启发当代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华课堂中焕发新生机清华新闻网1月6日电2019年12月27日,经纬杯清华大学文创大赛暨中华工匠非遗技艺传承与技术创新课程成果发布会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来自建筑学院、美术学院、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大学2019年科研创新交流会举行
    清华大学2019年科研创新交流会举行清华新闻网1月6日电1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2019年科研创新交流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彭刚出席会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院士、副主任李亚栋院士,贺克斌院士、戴琼海院士、王小云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王明旨、汪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海归学子创新创业座谈会在浙江举行
    海归学子创新创业座谈会在浙江举行清华新闻网12月31日电12月27日,由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科技厅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海归学子创新创业座谈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陈金彪,副省长高兴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打造大学企业创新双引擎 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学术产业合作论坛
    打造大学企业创新双引擎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学术产业合作论坛清华新闻网12月23日电12月15日,首届清华大学学术产业合作论坛(AcademyIndustryMeeting,简称AIM)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多家企业代表,以及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人物】李景虹:当好科研“领路羊”
    李景虹:当好科研领路羊学生记者万宁宁摄影李派他把自己和学生比作羊群,而他则是队伍中的领路羊,为学生指引方向,带领大家一起向着科学高地努力奔跑。他最熟悉的地方是位于何添楼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总会出现在这里。他认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第六届深圳产业论坛举办
    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第六届深圳产业论坛举办清华新闻网12月16日电12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第六届深圳产业论坛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办。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全国政协常委、清华校友总会博士后分会会长张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深圳清华博士后校友会会长蒋宇扬,君胜控股集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