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风建设年】李路明 杜建镔 张宇飞:传承优秀教学文化 建设院系优良学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传承优秀教学文化 建设院系优良学风

航天航空学院 李路明 杜建镔 张宇飞

今年上半年,航天航空学院面向全院师生进行了学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和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创建优良学风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一结果体现了“人的培育和养成”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这里面既包括对学生的培养,也包括教师自身的成长,而后者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示范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的未来都取决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航天航空学院历来具有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传统,在老一辈教师“传帮带”作用下和学院班子的大力推动下,航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文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航院积极推进师生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形成优良学风。
2019年是清华大学的“学风建设年”,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航院进一步总结梳理学风建设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调研,广泛组织学风建设大讨论,积极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推动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总结航院的教学文化以及学院学风建设方面的举措,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引导学院教师崇尚教学之风。
学院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加入核心课教学团队,通过集体钻研教学、教学“传帮带”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教学水平。以理论力学教学团队为例,“送上马,扶一程”在团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位青年教师切实的感受。“跟堂听课”、“跟堂指导”、“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培训和辅导”、“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听课指导”、“集体教学研讨”、“集体阅卷”、“推扶青年教师接受大任”等优良传统不断在一代又一代理论力学团队间继承和发扬,造就了团队成员彼此关注、包容、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理论力学团队的教学精神影响着全院教师,形成了航院优秀的教学文化。老教师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成为青年教师身边最好的榜样,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后,又用同样的方式影响着后来者,代代相传形成了航院教师崇尚教学之风。
第二,创办航院特色教育教学研讨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之风。
自2011年起至今,航院已召开17届全院范围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结合航院对教学工作的需求,制定议题和预期目标,针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研讨、分析和总结,以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研讨会的特色环节包括:知名教育专家****专题报告、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授课及讲评、教学比赛、名师谈心得、课程体系及课程研讨、学风研讨、教育教学热点主题讨论等。每次教学研讨会都吸引了全院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成为促进航院教学共同体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研讨的理想平台,研讨会同时也成为了航院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6年开始,每年5月的研讨会与博士生论坛合办,并邀请来自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参加;自2019年起,博士生论坛又进一步开设本科生分论坛。航院教育教学研讨会已逐步打造成为“校际联合、学科交叉、本研互动、师生共襄”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学术文化交流平台。
第三,开创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助推学生的科研创新之风。
2013年,航院开启暑期生产实习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科研机构和企、事业等单位预先提供源于科研一线或生产实际的研究课题,学院强化对课题的筛选,加强课题前期准备、中期考核和结题答辩的管理。2014年又进一步开创了“一博一本”即博士生带本科生的暑期生产实习模式,博士生与本科生“绑定”,在实践单位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具有一定挑战度的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带动了学生的科研创新之风。
自2018年开始,航院举办了两次“实践育人研讨会”,先后有50余家单位参加,研讨会以人才培养为初心,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切入点,旨在面向产业、深耕行业,为促进师、生、企等多方交流合作搭建互动平台。为了更好地在大一暑期金工实习和大三暑期生产实习间做好承上启下,自2019年夏季学期开始,航院将大二暑期专题实验活动拓展为“空天技术科学创新实践营”,教学模式拓展为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覆盖水、陆、空的功能装置制作比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热情。2019年9月,创新实践营的仿生机器鱼项目代表清华大学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荣获一等奖。
第四,保持畅通的师生交流渠道,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和谐共建之风。
优良学风的建立,必须全院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氛围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少不了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为了掌握学风建设的基础信息,航院组织了面向全院教师和学生的学风问卷调查,调研了全院本科生的课外学习状况以及时间分配,系统分析了数十门必修、限选课程的课外学习情况,为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度提供建议。
学院党政班子定期组织院领导接待日、辅导员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学生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由教学办公室与任课老师沟通协调,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通过组织本科生年级大会,由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下一年度的学习经验和成长经历,让低年级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脚下有路径,促进形成良好学风。针对学生反映出国研修渠道不足的问题,学院推动与空中客车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入亚洲顶尖工学院联盟,为学生创造更多研学机会,推动本科生国际化培养。
第五,全院教师凝心聚力,保障新生班级形成严谨勤奋之风。
学院紧抓大一入学的关键之年,以一系列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在航院2019级开学典礼上,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吴子牛老师以《学术规范从大一第一天开始重视》为题给新生报告,强调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关系。学院选聘长聘教授、副教授担任新生班主任,选拔最优秀的研究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并对积极支持优秀研究生担任辅导员的导师奖励招生名额。学院专门设立大一工作组,由长聘教授担任组长,全方位统筹新生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新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的形成。
此外,由全体教研系列教师和部分其他系列教师构成新生导师库,为每个新生配备新生导师,定期开展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交流,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学风。学院将新生导师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通过组织新生导师交流会、制定导师考核标准、表彰奖励优秀导师等方式,提高全院教师投身育人的积极性。
第六,激发学生群体的内生动力,提升班团集体求实创新之风。
班团集体是学习共同体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自“学风建设年”计划实施以来,航院学生以班团集体为单位自发组织了24场学风讨论会,比如在航86班学风讨论会上,过增元院士将自己从高考以来到现在的求学生涯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将严谨求实的学风态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出来,同学们受益匪浅。
针对飞班学员较为普遍的学习困难问题,航85班以“学习作战计划”的方式,为每个学员分配“作战”任务,“30个人学总比一个人强”,引领班级勤奋、求实的学风,实现了班级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钱学森力学班定期召开班级科研交流会,如“力7 talk”和“力8 talk”,同学们自发地从科研方法、前沿进展等方面开展研讨,以朋辈学习的方式营造创新之风。为了保障综合论文训练的顺利开展,航61和航63班每两周开展一次班内毕业设计交流活动,交流课题研究进展,督促全班同学推进毕设进度,促进班级形成严谨治学之风。
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院处在教书育人的最前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针对“0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除了上述举措之外,航院还实施了或将推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诸如航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航院特聘助教计划、航院学业优等生计划、本研一体化教学研究和规划、课程档案袋、国际生培养教改项目等,为学风建设添砖加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航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学风建设举措之所以能开花结果,是由于其深深根植于几代教学群体所培育和建设的“钻研教学、传承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文化的土壤,并与时俱进发展出新的特色,因而其自身也成为航院特色的教学文化的一部分。
编辑:周襄楠

2019年12月10日 16:45:09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新生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