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精萃之二
来源:“新清华”公众号 11-20这篇增删百处的手稿,是数学大师华罗庚亲笔写下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文。从初中毕业的小杂货店员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许多人都赞叹华罗庚为数学天才,而他则认为一切源于勤奋和积累。进入清华后,华罗庚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自学完数学系的全部课程。非但如此,他还自学了英文、法文、德文。正如他在这篇文章中勉励青年人所写:“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小学毕业时他成绩不好仅拿到修业证书,初一时数学考试不及格,“初中二年级后,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这就是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个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内却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是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林家翘先生早年求学时留下两本笔记:左为1937年听周培源先生讲“流体力学”所作的笔记,中为1939年听王竹溪先生讲“量子力学”的笔记。林家翘的笔记字迹娟秀、清晰工整,当年清华的专业课程全部为英文授课,所有笔记均为全英文书写。而右边则是他晚年回到清华后批阅的学生洪柳的博士后出站论文。翻开论文首页即可看到林家翘的批阅,仅摘要中修改痕迹就有近20处,其中包括对标点符号的修改。他还在旁边贴下便签纸,上边写有“标点符号,是否有法改善?改后我可便于阅读?……”后又用黑色签字笔谦虚地写下“恐怕以上建议,当有不足之处”。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以流体湍流理论、天体物理享誉国际的大师,95岁高龄的林家翘仍然争分夺秒致力于学术前沿,并亲自指导年轻教师和学生做科研。
这是一套由龙驭球教授及其团队著述的清华大学结构力学系列教材。该教材横跨半个多世纪,反反复复增删修改10轮,书册累计达19卷。最初清华的结构力学课程使用过美国和苏联教材。1955年起,龙驭球开始自编、自印讲义进行教学,10年的油印讲义为1966年首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打下了良好基础。龙驭球及其团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追求“提升教材三境界——教学上出精品,科研上有原创,方法上论道”。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锤炼,这套教材不仅成为全国近300所高校的教材,而且5次获优秀教材奖,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8年,针对京津两地用水困难、潮白河洪水泛滥等问题,北京市决定修建密云水库,清华大学承担了密云水库的设计和部分建设工作。为了坚决贯彻“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水利系师生勇敢地担当起设计重任,在系主任张任带领下,将课堂搬到了工地,“真刀真枪”地做起了毕业设计。图中的笔记为张任教授在密云水库工作时写下的10本工作日记,其中有关于降水量的实时记录、水坝设计手绘小图等。1959年9月1日,密云水库正式开工。清华大学水利系联合建筑系、电机系等组成了数百人的设计、实验、施工团队,到工地生产劳动一线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改革开放后,清华的好传统、好风气进一步得到弘扬,同时针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在学风建设方面有了新发展。1985年5月,学校召开第二十四届学生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题就是学风问题。校长高景德和校党委书记李传信分别在开幕会和闭幕会上讲话。李传信在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并作了深入阐释。这是清华大学在总结几十年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对清华学风首次作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辟概括和正式表述。学校把这八个大字镌刻在第三教室楼上,以鞭策师生。这八个字是一代代清华人身体力行的结果,也深深融入每一位清华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这本31年前清华大学颁发给学生的《英华大辞典》,不仅是学习资料稀缺的年代对学生的鼓励、奖励,更承载着一段历史岁月。1978年12月24日,清华在“文革”后重新恢复表彰活动,隆重举行三好学生和先进集体颁奖大会,全校共有107名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捐赠这本辞典的李彬彬就是其中之一。毕业后从戈壁新疆到南半球巴西,再到北半球加拿大,无论辗转到哪里,她始终带着这本母校颁发的《英华大辞典》。而这本辞典犹如母校精神和力量的指引,激励她先后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最终成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高级研究员。
供稿:档案馆 校史馆
文字:郭静茹
编辑:程曦 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1月20日 13:48:43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