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 (学生记者 宋亮 摄影 曹文鹏)11月14日下午,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来自15个院系的15位候选人参加了现场答辩,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出席答辩会并作总结讲话。
答辩会现场
今年是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也是学校特等奖学金评选办法改革实施后的第一年。参与答辩的15位候选人从各院系推荐或自主申报的37位优秀清华学子中脱颖而出。他们分享自己在清华园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故事不仅充分展现了当代清华学子的优良学风,更是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航天航空学院王文超答辩
水木清华强军志,逐梦空天赤子心。航天航空学院的王文超既是一名清华学生,也是一名军人。今天他在训练之余返校参加答辩。作为飞行班学员,他将军人血性担当的气质和清华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在训练场上坚持不懈,在课堂学习上团结进步,在社工中认真负责。从入学体测不合格、跟不上大部队、单杠双杠双“0”到9项体能考核优秀、8门体育课满绩并拿下诸多荣誉,这中间是他三年如一日、坚持六点早操、超过2000km的训练结果。他不仅一个人优秀,还带动全班同学组织学霸讲座、学习资料交流、集体自习一起取得好成绩。在野外生存综合训练担任小组负责人;800m跳伞两次、保障8字班军训。军人风骨、清华风格,正是王文超在答辩中展示的风采,更是飞行学员班多年来人才培养的成果展示。
电子系成大立答辩
电子系成大立讲述了如何做一名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他分享了三个在清华园经历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他在一次期中考试期间的学业困惑。面对困难,成大立不气馁不认输,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成败。经过努力,他取得了推研成绩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获得多个奖项,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第二个故事是他在未能成功入选星火计划之后,仍旧不放弃,坚持对科研的热爱,专注光电子材料器件科研,发表多篇论文,后成功补选该计划。第三个故事是成大立曾在秦岭住了几个月,白天上工地,晚上算数据,深刻领悟铁路人的服务与担当。这段经历让他立志传承讲奉献、敢担当的清华精神,以满腔热情思考“什么是清华人应有的社会担当”。面对自己走过的路,他说:“无论是带着志趣学习,还是信念守正笃实,我一直立志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始终,定将不断拼搏,不断努力!”
环境学院高隽答辩
全球环境国际班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拔尖人才的教育探索。高隽正是其中的一员。“借鉴世界优秀的环境治理经验教训,扎根中国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并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这是高隽的理想,更是她的行动指南。这种环境人的使命感令她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传播、行走”。她不仅三年成绩第一,在访学牛津大学时多项课程获得最高等级,而且还在课外不断提升自己,研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发展等课题,作为核心组织者参与组织了两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模拟气候变化大会,吸引250余名青年参加。她还组织策划4支支队以中国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前往8个省级行政区调研,将探索中国环境问题的坚实脚步踏在了中国大地上。
机械系周冉答辩
2018、2019年首度高校乒乓球比赛男团冠军、2018年北京市乒乓球比赛团体亚军,这些都是这位非体育特长生和他的队友们为清华取得的成绩。2016年,机械系周冉参加的“新生第一堂体育课”开启了他在清华园的体育生活。在球队中,他是双打一号种子选手。他说:“一份喜爱,一份磨砺。” “无体育,不清华”,热爱体育的他高效完成其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投身训练。而面对自己的学业,他仍旧以拼搏者的姿态奋斗。他也曾成绩临近及格,最终在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拼搏下,战胜焦虑,最终在机械系三年推研成绩总排名第一。今年国庆,周冉参加了国庆群众游行,走在“伟大复兴方阵”中,走过天安门广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令他深感清华人使命重大。未来,他选择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光刻机核心驱动部件研究,立志以一个拼搏者的姿态为祖国贡献“中国芯”。
土木系邓佳琦答辩
“我希望你没有刻意为追求一个数字而生活,我希望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土木系邓佳琦在大一新生训练营时写给四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之中的话。那一年,她仅仅16岁。初入清华的邓佳琦,面对初相识的清华园感到了几分忐忑。那时她参加了新生团队训练营,很快融入清华大家庭。“集体”也成了她分享自己成长故事的关键词。“价值是在集体中奋斗成长后,对集体的回馈和贡献”。在班集体中,邓佳琦两次担任团支书,所在支部均获得系甲级团支部称号。在社工集体中,她三年做了十份社工,学会了担当也收获了纯粹的快乐。“在集体中成长”的她完成了自己从0到1的跨越,也令她期待着在未来清华求学的道路上从1到无穷大的无限可能。前两周她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面对写给四年后自己的那封信,她做到了。
新闻学院黄一洋答辩
“他在保持清华底色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拍摄大量的纪录片,传递真实和温暖,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新闻学院胡钰教授这样介绍黄一洋。除了在学业方面成绩名列前茅,他还积极投身到学院的科创工作中,面对学院本科生学术氛围偏弱的局面,他领衔创立了新闻学院学生科协并担任首届主席。他走向广阔大地,以自己的镜头关注那些平凡人们的英雄梦。他到西部山村聆听牧羊歌手的故事,记录诗性而自由的灵魂;他关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愈之路,记录她们与病魔抗争的顽强;他走近盲人按摩师,记录他重新学习互联网编程,立志互联网创业的传奇故事。有力度地生长,有温度的传播。在纽约华语电影节上,当听到华人朋友说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了一个不为所知的中国时,他深切地说:“从此,镜头成为我的第二双眼睛,透过她我看到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灵魂,记录下一段段平凡而不平庸的故事。”
15位候选学生中,有的将高中时的创意在大学科创活动中实现,夺得挑战杯一等奖;有的立志为人类医学事业作贡献,先后8次出国交流学习参与完成高水平论文,享受科研怦然心动的感觉;有的从大一时就确定了兴趣方向,并将所学知识技术应用在实践中,开发学术开源工具,普惠世界。他们在集体中成长,在科研探索中创新,在志愿公益中奉献社会,在国际交流中扩展视野。他们展现了清华学子的优良学风,充分体现了清华人追求卓越的担当。
答辩环节结束后,学生处处长白本锋公布了2019年本科生特奖答辩现场投票前十名的名单。
刘钢作分享
1995级校友、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副部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委副书记刘钢分享了观看答辩会的感受。他表示,答辩会各位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彰显了当代清华学子的风采,令大家感受到清华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传承。他寄语清华学子坚持不懈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孙家广院士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在发言中表示,清华大学本科生是清华教育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从青年学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以“奋斗、成长、担当、奉献”来描述特奖候选人的清华求学经历。他谈到,大学本科是人生的启航阶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清华精神和传统作风发扬光大。
过勇总结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对15位同学表示祝贺。他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能够站在特等奖学金答辩的舞台上,就是对同学们的重要认可。过勇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解读了“特奖”:一是特等奖学金被称为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需要采取严格的标准和审核程序,奖项评选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特等奖学金是学生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荣誉,候选人在拥有共同优秀品质的同时,展现出不同鲜明的个性,但特等奖学金同时只属于清华评价体系中的一环;三是特等奖学金的获得,只是同学们人生成长中的一小步,未来的成功需要更多选择和坚持。他寄语大家坚守自己内心的梦想,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现场师生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近年来,该奖项每年奖励表现最突出的二十名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十名,研究生十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应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同学,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1月15日 16:49:23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