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化工系利用FACS-seq高通量分析技术研究细菌吲哚合成关键感受器tn...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清华化工系利用FACS-seq高通量分析技术研究细菌吲哚合成关键感受器tnaC的动态分子机制


清华新闻网12月26日电 12月23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团队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文章,将流式分选-测序(FACS-seq)方法引入前导肽类调控元件的高通量表征和机制研究中,首次利用该方法采集深度突变扫描数据用于动力学过程的解析,从而发现了细菌吲哚合成关键感受器tnaC响应过程的关键中间态,并由此建立了描述tnaC响应完整动力学过程的数学模型。该发现对于深入理解吲哚信号分子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指导对于这一类生物传感器的工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类以动力学过程为主导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引起人们的关注。此类元件对下游报告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由动力学过程实现,其对目标配体的响应过程通常在几秒内发生。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稳定平衡状态,调控元件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持续发生,过程中各生物大分子(RNA聚合酶、核糖体、转录终止因子等)之间的动态配合决定了下游被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一些代表性的调控元件包括核糖开关、原核生物中的前导肽以及真核生物中的上游开放读码框(uORF,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在天然状态下,这些调控元件主要参与到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如细菌的环境压力响应、植物的养分感知、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对此类元件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一方面能够提升对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网络的认知水平,为微生物耐药性、作物培育、人类基因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在明确其调控原理的基础上,有可能将其改造为代谢物生物传感器。由于这类调控元件以动力学过程为主导的特点,相比于传统蛋白质调控类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在响应配体分子的响应速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然而由于这些调控元件发挥功能时的动力学过程变化迅速,导致对于其动力学机制的理解十分困难。基于零散突变分析,结构解析和体外生化等传统手段, 只能对动力学过程中一些较为稳定的中间状态进行研究,无法提供元件整体及其连续动态的作用机理。对于此类动力学过程主导的响应元件,如果能够通过高通量的表征手段获取其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如元件所有位点所有突变类型对其响应性能的影响),结合已有的静态研究结果,就可以建立该元件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而从动态的角度来对调控元件进行机理分析,在进一步理解其机制的基础上,为代谢物生物传感器的改造提供方法基础。
论文选取这类调控元件中重要的TnaC前导肽为研究体系。TnaC前导肽是核糖体阻滞肽(ribosome-arrest peptide)的一种,通过协调RNA聚合酶、核糖体和Rho转录终止因子三种大分子机器在转录翻译tnaC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对一定浓度范围的胞内色氨酸产生响应,调节重要的种间信号分子吲哚的合成。论文首先建立了基于流式分选-测序(FACS-seq)高通量分析的完整实验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对包含1450个成员的tnaC突变文库在多个色氨酸浓度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测量。根据FACS-seq分析结果绘制出了tnaC传感器的“序列-性能”图谱,该图谱的深度分析结果,除了能够验证已报道的tnaC功能外,还发现了其响应过程中诸多未知的重要中间状态,并结合文献调研与实验验证提出了这些新发现背后可能存在的动力学机制。

图1. 本论文建立的FACS-seq高通量分析流程及TnaC深度突变扫描图谱
在此基础上,为了回答FACS-seq分析是否完整捕获了全部重要的响应中间状态,以及这些动力学中间态如何相互协调影响tnaC响应性能这一基本科学问题,论文以新发现的tnaC响应过程关键节点为基础,建立了描述其协调RNA聚合酶、核糖体和Rho转录终止因子三种大分子机器动力学行为的随机过程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不同突变体的响应性能,对于tnaC基础响应和诱导相应之间的平衡关系给出了定量的机制性理解。最后该模型为改造tnaC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提供了指导方案,据此获得了检测范围有明显扩展的tnaC传感器突变体。

图2. TnaC动态响应机制及其动力学随机过程模型
此外,根据上述分析,本论文还提出了tnaC功能模块化的观点:以其中的色氨酸残基为分水岭,仅仅75个核苷酸组成的tnaC基因的上下游两部分分别在mRNA和肽水平上独立控制其动力学过程的几个关键参数。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模型预测的tnaC基因功能模块化现象在肠道细菌中的普遍存在性。由于吲哚生物合成的调控在这些肠道细菌演化历程中受到了严格的选择压力,这进一步反映了吲哚信号分子在肠道菌群中的重要潜在功能。tnaC关系到重要信号分子吲哚的合成与运输,该发现对研究吲哚信号通路和压力因子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系张翀副教授和王天民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为本文通讯作者,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团队首席邢新会教授为本文共同作者,他们均为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王天民博士和清华大学化工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郑翔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仪器研发项目、面上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19-0430-3
供稿:化工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2月26日 08:07:39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过程 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落成典礼举行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落成典礼举行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11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落成典礼及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西湖大学校长、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大学化工系承办第十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清华大学化工系承办第十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清华新闻网11月11日电10月26日-29日,由中国膜学会(筹)和中国膜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化工系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院士、清华大学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自主研发的浮游生物原位传感器通过科技部海试验收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自主研发的浮游生物原位传感器通过科技部海试验收清华新闻网9月10日电8月27日至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三位美国著名做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学科研讨会
    三位美国著名****做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学科研讨会清华新闻网6月27日电6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生命学院举行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学科研讨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遗传学系的斯特林教授雪曼·魏斯曼(ShermanWeissman),美国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国产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用
    国产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用清华新闻网5月30日电作为北京地区首家正式引入国产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单位,5月20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苗立夫团队顺利完成该院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国产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展示图生物可吸收支架各项临床指标均与金属药物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医学院布莱恩·科比尔卡研究组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复合物形成过程
    医学院布莱恩·科比尔卡研究组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复合物形成过程清华新闻网5月15日电5月9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K.Kobilka)教授研究组于《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复合物形成过程的结构机理》(Stru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新闻网4月30日电4月21日,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揭开帷幕。时值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作为校庆系列重大活动之一,本次大会邀请到27位国际知名专家****,为600多位观众贡献了一场丰富精彩的学术盛宴。本次研讨会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生命学院隋森芳课题组报道在突触囊泡与质膜融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SNAR...
    生命学院隋森芳课题组报道在突触囊泡与质膜融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SNARE复合体的解聚机制清华新闻网4月12日电4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研究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SNARE复合体解聚的机制研究》(Mechanisticinsig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研究组在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膜生物污堵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研究组在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膜生物污堵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清华新闻网4月1日电3月24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课题组在水环境领域顶级期刊《水研究》(Water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氯消毒显著加重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膜生物污堵》(Chlorinedisinfection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校友吴耀文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学奖
    清华校友吴耀文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学奖清华新闻网3月7日电(通讯员田阳)3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古斯塔夫森奖获奖名单。今年有5位科学家分获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5个奖项,清华校友、瑞典于默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吴耀文凭借其在细胞内膜运输和自噬作出创新的分子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