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4月30日电 4月21日,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揭开帷幕。时值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作为校庆系列重大活动之一,本次大会邀请到27位国际知名专家****,为600多位观众贡献了一场丰富精彩的学术盛宴。
本次研讨会由“脑连接功能与高级脑成像技术”“神经大分子的结构研究”和“相分离与神经元细胞骨架”三大专题构成。借以学术报告和墙报交流的方式,旨在集中展示神经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正在开展的令人激动的研究工作,并从中探讨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和未来前景。

利希曼介绍与谷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合作的最新成果
在“脑连接功能与高级脑成像技术”专题中,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杰夫·利希曼(Jeff Lichtman)作题为“大规模——连接组学(Large-scale Connectomics)”的报告。海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骆清铭、多伦多大学教授镇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罗敏敏以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教授时松海均也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施一公作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报告
在“神经大分子的结构研究”的专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作了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施一公教授介绍到,其团队分别解析了分辨率为2.7埃的人体γ-分泌酶结合底物Notch以及分辨率为2.6埃的γ-分泌酶结合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一研究为理解γ-分泌酶特异性识别并切割底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为研究与癌症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家****分别作主题报告,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

广川信隆作报告
在“相分离与神经元细胞骨架”专题中,东京大学教授广川信隆(Nobutaka Hirokawa)重点介绍了微管分子马达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香港科技大学专家****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2019神经结构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合影

本次大会围绕神经结构生物学的不同议题,为与会观众展现了多种极具前沿性与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提供相互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中进行多样化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次大会由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清华-IDG麦戈文清华脑科学研究院协办,清华大学施一公、欧光朔、肖百龙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时松海共同组织。
供稿:生命学院

编辑:曲田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4月30日 13:36:43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结构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