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 | 清华师生热议学风建设
记者 曲田哪些严师让你“心惊胆战”?清华人应该有怎样的治学境界和追求?如何定义为人与为学?
历时8个月的“学风建设年”,在一次次交流探讨中,建筑学院本科生洪千惠不断探寻着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她深切感受到“学风”其实并不抽象,它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是教师即时的email答疑,可以是一场全笔试的考试,也可以是班级同学的集中自习、无人监考。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都能促使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完善学风校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清华大学将2019年确定为“学风建设年”。与洪千惠一样,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探讨中,广大清华师生不断审视自我,剖析本真,为推动建设优良学风校风凝聚共识……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不同的人会从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时代对清华学风有不同感受,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仍是非常好的概括。我们强调严字当头、创新为要,严是清华学风的特点之一,包括严谨治学、教师对学生的严格、对自己的严格。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严,让学生有收获,教师的治学水平、教学水平和投入足够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的严是会让学生敬畏、感激,并且高度评价的。“创新为要则是清华培养的应该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过去我们做到了,将来我们也要做到、还要争取做得更好。清华人应该对自己有特别的期许。”彭刚说。
校党委原书记贺美英认为,好的清华学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集体的好风气对树立优良学风至关重要。学风建设一方面是学生,学生怀有报效祖国的强烈意愿,方能促使自己好好学习。另外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具备好的师德。教师教学好,能够启发同学们的思考与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师生间的互动与促进,为深入推进学术繁荣、教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李俊峰看来,校园文化涉及三方面的人,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教学管理,仿若“三体”在一起运动,控制得好便可以有序地周期性地规律运动。“要想把学风做好,三方面都需按着设想的最好状态、朝着目标去努力。我们希望同学们跟优秀的老师学会如何在纷繁的环境中做判断,能够让自己离开校园后,还能继续成长得更好。”
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说,“学风建设年”跳出单从学习谈学风、单从学生谈学风的局囿,全面检视了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各自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刀刃向内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应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勇于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关心、思考、改进学风,主动承担起各个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国际处处长郦金梁认为,优良学风是立校之本,是学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吸引世界一流师资和生源、提升学校全球影响力的基石。全面深入的学风建设是学校推动实施全球战略,促进亚洲高等教育崛起,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服务中华民族复兴,服务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源泉。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找寻和弥补自身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不足,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让思政课“硬”起来、严起来,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有压力、有收获,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新闻学院带班辅导员赵晋乙在平日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中,更加切实感受到学风对于个人完整性和成才率的重要作用。“学校从制度体系等方面对学风管理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同学们的好学品格。学风并不仅仅是顶层设计的事情,院系、教师、辅导员、班级、社工集体乃至同学自己,都是学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土木系本科生黄博远尚未踏入清华校园时,便早已耳闻清华优良的学风,入校后更是感同身受,体会到学校对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完美:“学校鼓励师生相互探讨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案,让我深感庆幸自己可以在这样一个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严谨治学又充满温暖的园子里求知求真。”
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清华大学将继续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毫不动摇、一以贯之,以更优异的成绩和更奋进的状态,书写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时代篇章。
编辑:李华山
题图设计:杨思维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2月06日 13:13:33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