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化学系焦丽颖课题组和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合作提出二维电子器件集成新策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化学系焦丽颖课题组和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合作提出二维电子器件集成新策略


清华新闻网4月17日电 4月15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焦丽颖课题组和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二维电子元件一体化制备及集成”(Simultaneous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components)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二维晶体材料合成与器件集成一体化的器件制备策略。不同于传统加工方式中分步实现沟道、接触和互连的制备,这一新策略是通过二维金属/半导体结构的图案化合成,实现了一步化学制备各类电子元件并将其集成为实用电路,为二维电子器件的无损加工与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加工方式和直接集成策略的示意图
随着大规模IC技术的持续发展,硅器件的尺寸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因此,探索新器件技术、寻找硅材料的替代者进而延续和拓展摩尔定律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二维晶体材料具有超薄平面结构与丰富的材料特性,有望成为未来集成电路的核心材料。但是,基于二维晶体材料的电子器件也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二维晶体材料的超薄特性使其对器件加工过程非常敏感,紫外或电子束曝光过程中的高能量辐射会对材料造成损伤。其次,二维半导体与块体金属之间存在较大的势垒,影响载流子的注入。另外,从单个器件到实用化电路仍有存在很难逾越的鸿沟——器件集成,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于二维晶体电子器件集成的理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焦丽颖课题组和任天令课题组提出了二维晶体材料合成与器件集成一体化的制备新策略。基于二维1T’/2H MoTe2异相结构的图案化合成,实现了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制备全二维器件。沟道与电极间以共价键相连,能够降低势垒、有效注入电子,避免后加工过程对材料的损伤及界面污染问题。并利用此策略制备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原型器件,如场效应晶体管、反相器、实现频率调制的射频晶体管阵列、超短场效应晶体管、互连的多层器件和柔性器件等,展现了材料合成与器件集成一体化新策略的重要应用前景。《自然·电子学》以“One-step fabrication of 2D circuits” 为题对该工作进行了报道。

原型器件展示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张琪和微电子所博士生王雪峰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化学系焦丽颖副教授和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是通讯作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谷林课题组及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钟虓龑课题组在原子分辨成像方面提供了帮助。
近年来,焦丽颖副教授致力于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表征和物性测量,任天令教授致力于新型二维电子器件的研究,在各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此次研究是两个团队密切合作的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及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19-0233-2
供稿: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4月17日 10:06:30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材料 微电子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清华航院李晓雁课题组合作在热解碳纳米点阵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清华航院李晓雁课题组合作在热解碳纳米点阵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清华新闻网3月22日电3月18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晓雁课题组与美国布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化工系张强课题组在锂金属负极骨架亲锂化学及材料设计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化工系张强课题组在锂金属负极骨架亲锂化学及材料设计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清华新闻网2月18日电近期,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课题组在《科学进展》及《Research》上发表系列文章《掺杂碳材料亲锂性化学诱导锂金属均匀形核》(LithiophilicityChemistryofHeteroatom-D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微电子所刘泽文团队合作在三维石墨烯光电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微电子所刘泽文团队合作在三维石墨烯光电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清华新闻网2月15日电近日,清华大学微纳电子所教授刘泽文、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邓涛副教授联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Nano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基于三维石墨烯场效应管的高性能光电传感器》(T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材料学院、环境学院合作在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合成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清华材料学院、环境学院合作在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合成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清华新闻网2月13日电2月6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伍晖课题组联合北航物理系刘利民课题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潇源课题组和安徽大学葛炳辉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零下六十摄氏度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团队首次研制出双模式晶圆级二维二硫化钼导电细丝晶体管
    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团队首次研制出双模式晶圆级二维二硫化钼导电细丝晶体管清华新闻网2月15日电2月4日,清华大学微纳电子学系任天令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Nano)在线发表了题为《超低亚阈值摆幅,超高开关比双模式二硫化钼导电细丝晶体管》(Two-ModeMoS2Filam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北京大学深圳新材料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潘锋
    潘锋教授(博导)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创院院长,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访问科学家。1985年获北大化学系学士,1988年获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硕士(师从梁敬魁先生),1994年获英国Strathclyde大学博士(获最佳博士论文奖),1994-1996年瑞士ETH博士后。目前聚焦新材料基因科学与工程(材料的基因探索,材料高通量的计算、合成与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深圳新材料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陶国华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2012至今),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学士(2000),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硕士(2004),布朗大学理论化学博士(2007),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后(2007-2012)。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包括科学Science文章1篇。200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化学系最佳论文奖(PotterPrize),科研优秀奖(SigmaXiAward),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深圳新材料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孟鸿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95),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理学高分子材料硕士学位(1997),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2002)。孟鸿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合成,有机半导体器件制备和集成应用研发工作。先后在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MRE)(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深圳新材料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锐
    新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详见个人主页(链接http://web.pkusz.edu.cn/lirui/)。研究领域: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关键材料实验室:动力和储能电池与材料研究中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深圳新材料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新炜
    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硕士、化学物理博士。2013年起进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为原子层沉积(ALD)膜制备工艺。研究领域:从事薄膜材料的研究,原子层沉积技术的研究,应用于太阳能薄膜、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实验室:原子层沉积薄膜与应用实验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