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德 ,男。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2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机械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1992年12月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和机械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留校任教。1996-1997年瑞典律勒欧技术大学(Luleå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访问。1999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至今。分别于2000年7月-10月,2001年12月-2002年3月到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进行访问研究。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006-2010),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北方七省区力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OSA),《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邀评审。李喜德主要从事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以及航空航天结构与材料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与器件、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等方向。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其中其中SCI检索40余篇、EI检索文章60余篇. 承担和参加了包括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近三十多项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9,第2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1项(2001),国防预研基金二等奖用1项(1998, 第1获奖人),获专利4项。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006-2010),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北方七省区力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OSA),《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邀评审。清华大学第六、七届教代会委员,第十八、十九界工会会员。
教育背景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2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机械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
工作履历1992年12月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和机械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留校任教。1996-1997年瑞典Luleå技术大学访问。1999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至今。分别于2000年、2001年两次到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研究。
学术兼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006-2010),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北方七省区力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OSA),《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邀评审。
社会兼职清华大学第六、七届教代会委员,第十八、十九界工会会员。
研究领域固体实验力学,航空航天结构与材料,微纳米力学
研究概况主要从事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以及航空航天结构与材料力学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与器件、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等方向。涉及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先进光学计量技术、材料和结构动态力学行为的检测与分析、微尺度下材料和器件的力学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等研究。
奖励与荣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9,第二获奖人),国防预研基金二等奖用1项(1998, 第一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1项(2001)。
学术成果 先后在计算机层析三维重建,时间序列分析,定量无损检测与识别,以及微纳米实验力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出了斜光轴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和时间序列散斑干涉方法,实现了时变场的全场定量分析;发展了包括多级微力识别与探测方法、多种微纳米实验力学检测技术和方法,完成了包括薄膜和微纳器件在内的多种微尺度对象的力学性能检测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全息、电子散斑干涉与解析、数值优化和谱分析相结合的缺陷定量无损检测与识别方法,完成了某关键结构中缺陷参数的定量反演;首次实现了瞬态声场在通过不同衍射模板时,空间声衍射场的波前与压力场三维重建,率先在国内进行了同步辐射光CT研究,完成了复合材料层间结构和缺陷的重建。
1)、 已完成和正在执行中的部分课题
1.介观尺度材料特性与服役行为表征的基础研究,973课题,2010-2014, 骨干参加。
2.新型空气动力学试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10-2012,课题联合负责人。
3.多探针集成纳米力学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0-2012,课题负责人。
4.纳米尺度光学、电学、力学高分辨检测研究,973项目,2007-2011,骨干参加。
5.微纳尺度实验力学中的传感、测量、识别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7-2011,清华课题负责人。
6.基于探针平台的实验力学检测技术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7-2010, 负责人。
7.材料若干介质性能的表征及其尺度效应, 973项目,2004-2009,骨干参加。
8.基于晶粒尺度的多晶材料变形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9, 课题负责人。
9.多场耦合下多相与低维材料的实验力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1-2006,清华方课题负责人。
10.微尺度物体动静态力学特性的显微相移电子散斑计量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课题负责人。
2)、已发表的部分论文(Selected Publications):
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1] Li Xide, Wu, XP, Kang, Yilan (2005): Microoptical metrology in China. Opt. Lasers Eng. 43, 833-835. [PDF]
Reveiw Papers
[1] Li Xide, Xihuimin e, Kang Yilan, Wu Xiaoping. A brief review and prospect of experimental solid mechanics in Chin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10, 23(6), 498-548. [PDF]
[2] Li Xide, Liu Liang, Zeng Dujuan, Su Dongchun, Clamping properties investigation in micro/nano scale experimental mechanics, Proc. of SPIE, 2010, 7522, 75221K.
[3] 李喜德, 苏东川, 曾杜鹃, 孙立娟. 基于光学和探针技术的微纳米固体实验力学研究进展, 固体力学学报, 2010,31(6),664-678.
[4] Li Xide, Sun Lijuan, Su Dongchuan, Zeng Dujuan, Jiang Bo, Micro/nano scale mechanical tests based on the probe platform, Proc. of SPIE, 2009, 7375, 73752Y.
[5] 李喜德,探针实验力学, 实验力学,2007,22(3-4),217-228.
[6] 李喜德, 基于光学和扫描显微平台的微尺度实验力学检测技术和装置研究, 实验力学,2006, 21(4), 427-438.
[7] 李喜德,施惠基,器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检测,实验力学,2006, 21(2), 111-121.
Micro/Nanomechanics, micro/nanodevices, micro/nano sensors
[1] Su Dongchuan, Li Xide, Fractionized calibration of the sample stage used in an AFM-probe mechanical testing system,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48 (2010) 1076-1081.[PDF]
[2] Xia, Re, WangJian Li, Wang Rongyue, Li, Xide, Zhang Xing, Feng, Xi-Qiao, Ding, Yi Correlation of th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nanoporous gold, Nanotechnology, 21(8), 085703, 2010. [PDF]
[3] Liang Liu, Dujuan Zeng, Xianlong Wei, Qing Chen, Xide Li, Strength Analysis of Clamping in Micro/Nano Scale Experiment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2(6),584-592, 2009.[PDF]
[4] Li Xide, Su Dongchuan, Zhang Zhao (2009): A novel technique of microforce sensing and loading, Sensor Actuat A-physt. 153, 13-23. [ PDF ]
[5] Zeng DJ, Wei XL, Liu JZ, Chen Q, Li Xide, Zheng QS (2009): Tunable resonant frequencies for determining Young's moduli of nanowires. J Appl Phys, 105, 114311. [PDF]
[6] Li Xide, Yang Yan (2006): An optical probe stag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chanical behavior measurements of micro-objects and thin films, J Micromech Microeng, 16, 1897-1907. [PDF]
[7] Li Xide, Peng Yun (2006): Investigation of capillary adhesion between the microcantilever and the substrate with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Appl Phy Lett, 89, 234104. [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8] Wu W, Li Xide, Liu L (2009): A uniaxial tens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esting of thin films and small components. Rev Sci Instrum. 80, 085107. [PDF]
[9] Li Xide, Yang Yan, Wei Cheng (2005):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deformation based on a grain scale, Chin. Phys. Lett. 22, 2553-2556. [PDF]
[10] Tao Gang, Li Xide, Shi Hui-Ji (2004): Study of Ballistite material Mechanical Behaviors Using Tempor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Mechanics of Materials, 36, 275-283. [PDF]
Speckle Interferometry and Tempor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1] Li Xide, Yang Yan, Wei Cheng (2004): In-situ and real-time tensile testing of thin films using double-field-of-view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Meas Sci Technol, 15, 75-83. [PDF]
[2] Li Xide, Soh AK, Deng Bing, Guo Xianghua (2002): High-precision large deflection measurements of thin films using time sequence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 1304-1310. [PDF]
[3] Li Xide, Tao Gang, Yang Yizhang (2001): Continual deformation analysis with scanning phase method and time sequence phase method in tempor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33, 53-59. [PDF]
Nondestructive Testing/Evaluation
[1] Li Xide, Liu Xingfu, Wang Kai (2002):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defects in thin-walled pressure vessels with holography and shearing speckle interferometry,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21, 85-94. [PDF]
[2] Li Xide, Soh A K, Huang C, Shi HJ (2002): Detection of small cracks and cavities using laser diffraction, Optical Engineering, 41, 1295-1308. [PDF]
[3] Li Xide (2000): Wavelet transform for detection of partial fringe patterns induced by defects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and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Optical Engineering, 39, 2821-2827. [PDF]
Opt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4] Li Xide, Gren P, Wahlin A, Schedin S (1999): Pulsed TV holography and tomography for the study of transient waves in air,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31, 23-32. [PDF]
[5] Gren P, Schedin S, Li Xide (1998):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ransient acoustic fields recorded by pulsed TV holography, Applied Optics, 38, 834-840. [PDF]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喜德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5
相关话题/清华大学 师资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晓雁
李晓雁,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程力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2007年于清华大学获工程力学硕、博士学位,2010年5月于美国布朗大学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12年1月于美国布朗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同年2月至6月在布朗大学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9月加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近年来主要从事微纳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寅佶
马寅佶,博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助理研究员。2005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2009年获学士学位,2014年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清华大学、美国西北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助理研究员。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uw8wjCAAAAAJ&hl=zh-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应华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1996年获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1996-1997年在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3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2004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4项,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设计和安全奖等奖励。电话:邮箱:yhliu@tsingh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施惠基
施惠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强度与振动中心实验室主任,曾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联系方式:电话:+86-Email:shihj@mail.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1978/09 1982/07,北京理工大学,学士1987/10 1989/03,法国梅斯大学,硕士1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牛莉莎
牛莉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留法博士。先后讲授过本科的《计算力学1》和《结构分析》、《飞行器结构力学》、《计算力学基础》课程以及研究生的《计算固体力学基础》。目前所负责和主讲的《计算力学基础》课程连续被授予清华大学精品课和北京市精品课。联系方式:电话:**, **,**Email:niulsh@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向志海
向志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办公室: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N617房间电话(传真):Email:xiangzhihai@tsinghua.edu.cn邮编:100084 教育背景1993年9月 1997年7月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和计算机系修读本科学业。获工程力学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1997年9月 2002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习术
王习术,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1959年生于四川开江县。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联系方式:电话:,Email:xshwang@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1978年10月-1982年07月,重庆大学矿山机械专业本科生;1986年09月-1989年06月,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04月-1997年03月,日本国鹿儿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志平
徐志平,博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2007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此后美国Rice大学 (2007-2008) 和麻省理工学院 (2008-2010)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起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作,现任工程力学系教授,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材料与系统的力学、动力学问题。地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谢惠民
谢惠民,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教育部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固体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背景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系,获得科学学士学位, 1989年3月在该校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3月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199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实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殷雅俊
殷雅俊,男,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1985年获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本科学位。1987年获清华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广岛大学机械系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2-1993年,任荷兰Delft大学土木工程系客座研究员。20 ...清华大学考研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