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非晶衬底氮化镓薄膜的范德华外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以氮化镓、氮化铝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半导体技术与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Ⅲ族氮化物薄膜一般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制备。但是,一方面,蓝宝石与氮化物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外延薄膜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是目前宽禁带半导体制备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晶体衬底本身尺寸有限、价格昂贵、不具备柔性等特征,限制了后续器件的生产成本控制及应用场景拓展。因此,摆脱对传统蓝宝石等单晶衬底的依赖是氮化物材料制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将为通过外延的方式实现半导体材料异构集成提供新思路。
最近,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范德华外延的方法,在非晶玻璃衬底上成功“异构外延”出高质量的准单晶氮化镓(GaN)薄膜(图1),制备了发光器件,并且转移至柔性衬底,展示了该技术在柔性、大功率器件等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他们的核心策略就是利用石墨烯晶格作为外延模板,从而在非晶乃至任意衬底上实现半导体晶格的有序调控。

图1. 非晶玻璃上石墨烯缓冲层的晶格引导作用。
玻璃衬底具备价格低廉、无生产尺寸限制、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但是其非晶表面缺乏有序的原子排列,无法作为衬底约束外延材料的晶向。因此,玻璃上生长的材料往往是取向随机的多晶,无法拼接成单晶薄膜。研究人员利用范德华外延方法,在生长氮化物之前首先在玻璃上铺上一层石墨烯,借助于石墨烯晶格的引导,并辅以纳米柱缓冲层的策略(图2),有效控制了玻璃上氮化镓的外延取向得到了面外取向完全一致、面内取向只有三种的准单晶薄膜(图3)。基于该薄膜,他们制备出了高质量的平面量子阱蓝光LED器件,其内量子效率高达48.7%,为目前已知的非晶衬底上同类器件的最高纪录。进一步,利用界面处较弱的范德华力的特征,他们用机械剥离的方法将器件从玻璃衬底上剥离了下来,制备了柔性LED器件。

图2. 石墨烯玻璃晶圆上氮化物薄膜的生长。A-F.生长过程示意图;G. 纳米柱SEM图;H. GaN薄膜SEM图;I. GaN薄膜XRD表征。

图3. 石墨烯玻璃晶圆上氮化物薄膜的面内取向研究。A. 石墨烯上氮化物三种不同面内取向配置的原子模型;B. 石墨烯上氮化物不同面内取向的形成能;C-D. GaN薄膜晶界;E. GaN薄膜每个晶粒内部高分辨TEM图;F-G. GaN薄膜晶界处的摩尔纹。
解决半导体制备环节中 “卡脖子”问题,变革性的新研究思路、新制备方法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基于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远程外延、范德华外延等新模式,有望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打开新的局面,在新型显示、柔性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该技术有望通过物质组装与光电融合,为后摩尔时代提供颠覆性技术路线。
相关成果2021年7月30日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2021; 7: eabf5011)。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任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秉尧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志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研究员、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也被科技日报、美国科学促进会等媒体报道。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半导体所青年人才项目等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f5011#
相关话题/半导体 技术 北京大学 材料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二维磁性半导体碘化铬(CrI3)的旋光性探测器
    二维磁性材料自2017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单层二维磁性材料因具有原子级厚度,为研究极限厚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相关磁光电现象提供了平台。此外,二维磁性材料因具有层状结构,可与其他材料形成范德华接触,为构建种类丰富的高性能磁光电器件提供了可能,在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高性能半导体魔角激光器
    北京大学马仁敏团队在无缺陷的周期性结构中基于模式耦合光场局域化机制实现了半导体魔角激光器。魔角激光器中的光场局域化来源于形成莫尔超晶格的两套光子晶体模式之间的耦合,无需形成光子晶体禁带即可产生亚波长局域的高品质因子纳米光腔。该光场局域机制可应用于纳米激光器、纳米发光二极管、非线性光学和腔量子电动力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探测半导体界面晶格动力学的新谱学方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研究组近日发展了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探测界面晶格动力学的谱学方法。这一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半导体异质结界面的局域声子模式,从而理解界面热导和电子迁移率等物理性质。研究成果以“Measuring phonon dispersion at an interf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成功实现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成套工艺
    人工智能和可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导致对芯片高算力和低能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集成电路最先进的晶体管沟道长度和厚度开始逐步接近原子尺度,而传统半导体材料已经接近性能极限。最新的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指出,具有原子厚度的二维半导体在未来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有巨大的潜力。所以,发展基于二维半导体的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共同研制出4英寸无开裂高质量氮化铝单晶模板
    2021年10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团队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王新强教授团队共同研制出4英寸无开裂高质量氮化铝单晶模板,为降低深紫外发光器件的成本清除了最主要障碍,可推动深紫外发光器件的普及。目前深紫外(DUV)发光器件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缺少具有高深紫外透过率且与高Al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以二维GaSb为沟道材料的晶体管的量子输运模拟
    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传统的硅基场效应管难以满足性能的发展要求。超薄硅晶体管是其中一个解决方向,但是当硅的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非理想的载流子散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可以替代的其他材料。石墨烯的发现打开了二维材料的大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杜瑞瑞及冯济教授课题组在三维外尔半金属中发现一维费米弧边界态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杜瑞瑞教授课题组和冯济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及谱学测量方法,在观测TaAs外尔半金属不同晶面构成的台阶边缘时,发现了原子尺度稳定的一维费米弧边界态,以及费米弧在不同晶面上由一维边界态向二维表面态的演变。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北大物理学院戴伦教授课题组研制出基于二维磁性半导体碘化铬(CrI3)的旋光性探测器
    二维磁性材料自2017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单层二维磁性材料因具有原子级厚度,为研究极限厚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相关磁光电现象提供了平台;另外,二维磁性材料因具有层状结构,可与其他材料形成范德华接触,为构建种类丰富的高性能磁光电器件提供了可能,在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二维磁性半导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磁性材料是现代信息存储技术的重要基础,现有典型器件中信息的写入/读取是通过对磁性薄膜材料中磁性状态的改变/检测来实现。为满足未来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新型磁性材料及相关物理效应的研究尤为重要。二维磁性半导体是同时具有磁性及半导体性质,且只有数原子层厚的新型材料,可对未来高密度信息器件的研发产生重要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北京大学《Nature》:高鹏研究员课题组实现界面局域声子色散测量
    作为晶格振动的准粒子,声子直接影响凝聚态体系的热导率、电子迁移率等物性,并在传统超导、结构相变、光散射等物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麦克斯·玻恩(Max Born)与我国半导体物理奠基人黄昆先生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Dynamical Theory of Cry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