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旺,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2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分别于1994和1999年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1999至 200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至2004年任德国乌尔姆大学固体物理系博士后及洪堡****,于2004年7月加入中科院半导体材料重点实验室。现任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委员、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发展了一种制备大面积、高质量六方氮化硼(h-BN)二维原子晶体的新方法,制备出毫米尺寸h-BN单晶畴,研制出多种基于二维异质结构的高性能光电器件。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1%的平面异质结钙钛矿电池,被中国太阳能电池的最高纪录表格收录,是当时世界上同类电池结构中的最高效率。首次成功制备出异质外延生长的立方氮化硼(c-BN)薄膜,相关结果在Nat. Mater.上发表后得到国际同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为实现c-BN薄膜作为高温电子材料奠定了基础。
已主持或承担科技部863、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在Nat. Mater., Nat. Energy, Nat. Commun. Adv. Mater.等国内外杂志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他引3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中科院优秀导师奖等奖励,指导的研究生4人获中科院院长奖,5人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
研究方向:二维原子晶体材料与器件,光伏材料与器件,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招收具有物理、材料、微电子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及硕博连读研究生;长期招聘博士后。
联系方式:Email: xwzhang@semi.ac.cn;Tel: 。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二维h-BN中间层的HfS2远程外延生长及器件应用研究(2019-2022)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氮化硼薄膜外延生长与光电性质研究(2018-202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空间微重力生长与性质研究(2018-2020)
4、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英寸氮化硼薄膜材料研制(2018-202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墨烯/h-BN/石墨烯三明治结构日盲紫外探测器研究(2017-2020)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2016-2020)
代表性论文:
1. D. G. Wang, X. W. Zhang*, G. C. Guo, S. H. Gao, X. X. Li, J. H. Meng, Z. G. Yin, H. Liu, M. L. Gao, L. K. Cheng, J. B. You, and R. Z. Wang, Large-area synthesis of layered HfS2(1-x)Se2x alloys with fully tun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bandgaps, Adv. Mater. 30, ** (2018).
2. X. L. Yang, X. W. Zhang, J. X. Deng, Z. M. Chu, Q. Jiang, J. H. Meng, P. Y. Wang, L. Q. Zhang, Z. G. Yin, and J. B. You*, Efficient green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quasi-two-dimensional composition and phase engineered perovskite with surface passivation, Nature Commun. 9, 570 (2018).
3. D. G. Wang, J. H. Meng, X. W. Zhang*, G. C. Guo, Z. G. Yin, H. Liu, L. K. Cheng, M. L. Gao, J. B. You, and R. Z. Wang, Selective direct growth of atomic layered HfS2 on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for high performance photodetectors, Chem. Mater. 30, 3819 (2018).
4. P. Y. Wang, X. W. Zhang, Y. Q. Zhou, Q. Jiang, Q. F. Ye, Z. M. Chu, X. X. Li, X. L. Yang, Z. G. Yin, and J. B. You*, Solvent-controlled growth of inorganic perovskite films in dry environment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solar cells, Nature Commun. 9, 2225 (2018).
5. Q. Jiang, Z. M. Chu, P. Y. Wang, X. L. Yang, H. Liu, Y. Wang, Z. G. Yin, J. L. Wu, X. W. Zhang*, and J. B. You*, Planar-structur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beyond 21%, Adv. Mater. 29, ** (2017).
6. J. H. Meng, X. W. Zhang*, Y. Wang, Z. G. Yin, H. Liu, J. Xia, H. L. Wang, J. B. You, P. Jin, D. G. Wang, and X.-M. Meng, Aligned growth of millimeter-size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single-crystal domains on epitaxial nickel thin film, Small 13, ** (2017).
7. L. Q. Zhang, X. L. Yang, Q. Jiang, P. Y. Wang, Z. G. Yin, X. W. Zhang*, H. R. Tan, Y. Yang, M. Y. Wei, B. R. Sutherland, E. H. Sargent, and J. B. You*, Ultra-bright and highly efficient inorganic based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Nature Commun. 8, 15640 (2017).
8. Q. Jiang, L. Q. Zhang, H. L. Wang, X. L. Yang, Z. G. Yin, J. L. Wu, J. H. Meng, H. Liu, X. W. Zhang*, and J. B. You*, Enhanced electron extraction using SnO2 for high-efficiency planar-structure HC(NH2)2PbI3-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Nature Energy 2, 16177 (2016).
9. J. H. Meng, X. Liu, X. W. Zhang*, Y. Zhang, H. L. Wang, Y. Z. Zhang, H. Liu, Z. G. Yin, J. B. You, and H. Yan,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graphene-on-silicon Schottky junction solar cells by introducing a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interlayer, Nano Energy 28, 44 (2016).
10. H. L. Wang, X. W. Zhang*, H. Liu, Z. G. Yin, J. H. Meng, J. Xia, X. M. Meng, J. L. Wu and J. B. You, Synthesis of large-sized single 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domains on nickel foils by ion beam sputtering deposition, Adv. Mater. 27, 8109 (2015).
11. H. L. Wang, X. W. Zhang*, J. H. Meng, Z. G. Yin, X. Liu, Y. J. Zhao, and L. Q. Zhang, Controlled growth of few-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n copper foils using ion beam sputtering deposition, Small 11, 1542 (2015).
12. X. W. Zhang, H.-G. Boyen*, N. Deyneka, P. Ziemann, F. Banhart, and M. Schreck, Epitaxy of cubic boron nitride on (001)-oriented diamond. Nature Mater. 2, 312 (2003).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兴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5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艳华
张艳华,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5年-2007年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分子束外延(MBE)低维材料生长工作。2007年-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量子点、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方面的研究。2009年-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 旭
张旭,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科院半导体所-纳川电子集成技术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010–2012年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后。 目前主要从事高可靠性特种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以及新型传感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以低功耗、低噪声、高可靠性为主要技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冶金
张冶金,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2001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系博士毕业,并进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做博士后,2003年出站留清华电子系工作,聘为讲师。2007年调入中科院半导体所,2014年底晋升研究员,博导,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子仿真软件开发,多种III-V及硅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 杨
张杨,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201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5),长期从事砷化镓、磷化铟、锑化物基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有:(1)2008年在国内率先研制了基于0.25微米工艺的高性能InP基共振隧穿二极管(RTD)、高电子迁移率(HE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德刚
赵德刚,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2年出生。现任中科院半导体所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2009年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7年国家百千****才工程入选者,2018年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2019年第四批国家****入选者,国家重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柏秦
赵柏秦,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9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在中科院半导体所被聘为研究员。 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子器件及传感器件的研究开发,先后从事过微波声学、无源光波导器件、脉冲半导体激光器、硅光电池、砷化镓霍尔器件、物联网用新型传感器件及应用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 韵
张韵,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纪委副书记,“十二五”科技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总体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曾就职于美国高平(Kopin)半导体公司III-V部门从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丽霞
赵丽霞,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05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天文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铁磁半导体和氮化物外延材料及相关器件的结构和光电性能;随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材料冶金学院GaN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GaN基LED器件失效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2007至2009年初在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建华
赵建华,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1988年吉林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学位。1988-1996年燕山大学工作。1999-2000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后,2000-2002年日本东北大学电气通信研究所HideoOhno教授实验室博士后。2002年9月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有文
赵有文,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磷化铟、锑化镓等化合物单晶材料生长技术、材料缺陷和材料在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上应用的研究。 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原生磷化铟材料中氢-铟空位复合体缺陷的形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