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导师信息

中国地震局 /2010-05-02

陈棋福,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地震中心理事会理事和执委会委员。1984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1997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博士学位,在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基金(Royal Society Postdoctoral Fellowship)资助下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赴国际地震中心开展协作研究,2006年8~11月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访问教授。1984年8月在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原分析预报中心,2004年改为现名)工作至今。2004年12月以来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1999年任以来数字地震应用研究室主任,1997~1999年主持分析预报中心首都圈地震预报研究室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地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和《内陆地震》期刊编委。1997年和2003年分别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和"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2000年获国际地震中心的优秀服务奖牌(Recognises the Service)、5次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和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基础公益研究项目和国家"十五"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中国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分项的专题研究,曾负责地震局"八五"、"九五"重点课题以及地震基金课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0篇,论(编)著6部。 
联系方式 电话: 86-10-88015662 传真: 86-10-88015627 

Email: chenqf@seis.ac 

 

高 原,男,1964年生,研究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获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数字地震学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地球结构、震源性质、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实验。完成了多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在剪切波分裂与地震各向异性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7篇。主持的项目曾获得1997年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曾留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曾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NEIC做访问研究。2000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教授,2003~2005年多次以访问教授身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开展合作研究。 

目前从事地震各向异性、数字地震资料在强地震短期预测中的应用和地壳应力状态分析等研究。 

联系方式:gaoyuan@seis.ac.cn 

 

黄金莉 女,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物探系。1988-199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2006年于日本爱媛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波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以第一作者在J. Geophys. Res.,Tectonophysic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相关研究成果曾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成果壹等奖、部级科技进步贰等奖、中国地质学会论文壹等奖。2005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01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爱媛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近年来多次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日本爱媛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 

主持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先后主持承担和主要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重点课题、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课题和科技部重大前期研究专项项目。 

联系方式:hjl@seis.ac.cn 

 

江在森,男,1956年生于湖北麻城,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一室主任,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客座研究员。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专业。1994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科技新星",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以来就职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2003年科技体制改革竞聘为科技创新基地一级研究员,并被聘任为第一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和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学报、地震、西北地震学报、内陆地震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研究领域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震预测应用研究。侧重于大地测量理论、技术与构造地质、地球物理成果结合,研究多尺度地壳运动、应力应变场、构造变形动态及其与强震关系。已研究提出了大地形变场信息分离、地块边界带构造变形时空定量分析、孕震形变场识别等部分方法。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国地震局重点科研项目课题十多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EI收录12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联系方式: jiangzaisen@yahoo.com.cn 

 

王晓青,男,1963年5月生,研究员。1984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1987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地震地质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GIS协会标准化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会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会员、中国地震学会会员、两岸四地"多云多雨地区遥感应用合作"协调小组成员之一。参与多项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主要从事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研究、灾害损失预测与快速评估、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和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科技部社会公益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课题、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课题以及地震安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遥感应用等几十个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多部。主持开发并推广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快速评估、现场评估、遥感震灾评估系列软件,地震预测系列软件等十几个应用系统。其中"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系列软件,作为中国地震局现场灾评标准软件于1997年在全国推广,在历次破坏性地震灾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主持巴楚-伽师地震震后遥感震害快速判读工作,在我国首次实现地震应急阶段遥感定量提取地震灾情信息。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地震应急震害遥感评估系统"获科技部2003年遥感软件测评优秀表彰。 

目前主持承担科技部社会公益重点项目"2006~2020年中国地震危险区与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灾害评估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国家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遥感技术系统建设"、江西省"十五"重点项目课题"江西省赣南重点监视防御区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地震现场工作国家标准研究课题"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标准研究"等。 

联系方式:wangxiaoq@263.net 

 

李闽峰,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地震地质专业,获理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负责"十五"地震预测研究所信息节点建设的技术工作。先后从事地震区划、震害预测、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与GIS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曾负责多项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课题,主持编写了地震系统广为应用的测震学日常分析预报软件系统(CAPSeis系列)、已发表论文20余篇,1999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 

目前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网络科学计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2.基于GIS的地震活动性与危险性分析系统; 

3.震害预测通用软件平台的构建。 

联系方式:li_minfeng@seis.ac.cn 

 

李志雄,男,1963年8月出生,研究员。1984年6月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 地壳形变与地震专业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1991年10月原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地震局副处长、处长和副司长。2001年2月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任副主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科学技术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法规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预测方法及理论的研究。参加过地震系统"地震实用化攻关研究"、"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和理论研究"和"强地震中短期预报研究"等攻关计划有关课题的研究,发表40多篇文章,获得7次部级或省局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此外,曾获得中直机关1996~1997年度"优秀青年"称号。  

联系方式:lzx6308@seis.ac.cn 

 

张晓东,男,1962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承担和主要参加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负责的省部级项目5项,国家级2项。曾作为第3负责人负责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课题"强震中期(1~3年)预测技术及物理基础的研究",该课题研究成果2002年获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成果2等奖。作为第2负责人完成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都圈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获2002年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成果3等奖。目前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与救灾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1~2004年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GIS地震预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课题负责人, 2002~2004年国家社会公益项目"面向公众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制"课题负责人。 

发表各类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20余篇。 多次参加国际研讨会,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地震现场考察,曾赴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地区进行地震学术交流。1997年赴日本考察阪神大震灾。2003年赴阿尔及利亚进行地震灾害的国际救援和学术交流,2004~2005年赴印度尼西亚进行地震海啸灾害国际救援和学术交流。 

1994年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科技新星,1997年获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996年被评为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联系方式:北京复兴路63号,邮编:100036 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Email:zxd@seis.ac.cn 

 

刘 杰,男1965年生,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9年获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地球物理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现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副主任。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4项。获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先进个人。 

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地震活动动力学模型、地震活动的统计模型、数字地震波等研究工作。参加过多项"八五"、"九五"课题研究、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和1项"973"研究项目的工作,是"九五"国家重点项目专题"中国大陆强震成组孕育、成组活动及前兆场演化中短期特征的理论与模型研究"负责人、"九五" 国家重点项目"重中之重"项目分专题"华北地震区孕震过程的中短期前兆机理研究"负责人、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重点地区震情强化跟踪研究及地震现场信息快速处理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十五" 国家重点项目专题"基于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强地震短期预测新方法研究"负责人,"十五" 国家重点项目"重中之重"项目专题"强余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负责人。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