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文献详情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
外文标题:The impacts of off-farm employment and farmland circulation on farmers' grain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A microcosmic study of selected fixed national rural observation point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钱龙[1]袁航[2]刘景景[3]曹宝明[4]
机构:[1]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3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
[4]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3

期刊名称: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2018
卷:39
期:5
页码:789-797
ISSN:1000-0275
关键词:非农就业 农地流转 粮食种植结构 "非粮化" 固定观察点
所属部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链接地址:http://d.ol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yxdhyj201805010.aspx
摘要: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DOI:10.13872/j.1000-0275.2018.0070
百度学术: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基于固定观察点农户层面的微观实证
语言:中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大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作者其他论文



农户贫困陷阱假说在中国的检验:来自面板门槛模型的新证据.袁航, 时卫平, 刘景景,.统计与决策. 2019, 35(6), 86-90.
农户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有效性检验 ——基于2004~2012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袁航, 刘景景,.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2), 52-58.
中国水产品消费转型特征及对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张静宜, 陈洁, 刘景景,.中国渔业经济. 2019, 37(3), 8-14.
我国海洋捕捞政策及其转型方向研究.刘景景;龙文军.中国渔业经济.2014,32(2),29-34.
近期水产品市场形势及未来5年走势研判.刘景景.农业展望.2014,15-18.

相关话题/就业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