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流变”——从艺术史的角度探讨耿占春先生《隐喻的极限》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熙[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7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
期:03
页码范围:64-66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8-3359
关键词:隐喻;极限;流变;时间;空间
摘要:耿占春先生在《隐喻的极限》一文指出,人类通过语言中“空间方位的隐喻”“物的隐喻”,以及“结构性活动的隐喻”来感知未知世界,这是隐喻的极限。本文从艺术史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早在语言诞生之前,人类就通过感官直觉的“隐喻”对未知世界展开想象,随着人类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转变,这种直觉的“隐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不同时期人类的艺术作品中。
作者其他论文
全球化与民族化--21世纪的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文娟;张熙.美术.2013,112-117.
处于处境 来自未来--解读贾科梅蒂晚期雕塑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哲思.张熙.雕塑.2012,64-65.
在时间的碎屑里花开茶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之解构主义特征.张熙.长城.2012,62-63.
爱欲与压抑--荷兰小画派家庭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张熙.美术观察.2016,144-147.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不同视野注意能力.田梦雨;张熙;张逸玮,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3),28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