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探究——以“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编译体”的传播与接受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秀琴[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7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期:1
页码范围:33-41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0-73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yj201701006.aspx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中国化;编译体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大致可分为“领袖体”、“教科书体”和“编译体”三种基本传播形式.本文拟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的传播与接受为例,致力于梳理其中的第三种话语体系,也即“编译体”的传播史.所涉及的传播载体包括这一时期(1949-1979年间)中文1版的斯大林著作、列宁著作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选集》、《全集》和各类主要单行本.以期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在其中的译法的流变,管窥这一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史.
作者其他论文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张秀琴.现代哲学.2002,121-126.
我们如何体认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评介.张秀琴;李志荣.教学与研究.2002,77-78.
理性批判两个阶段: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从《理性的界限:哈贝马斯,利奥塔以及梅莱尼·克莱恩的理性观》中看现代与后现代理性观.张秀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71-77.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张秀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5),17-22.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张秀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