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昕[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期:01
页码范围:115-131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语言:中文
关键词:市民社会;法人化;社团;民办非企业;社区
摘要:针对福利国家的式微,20世纪90年代见证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复兴,莱斯特·萨拉蒙称其为"全球结社革命"。由于对市民社会组织的界定存在争议,本文提出了一个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的自由放任式改革,法人化是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策略选择。针对转型中国的法人单位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阐明了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组织分化意味着市民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劳动分工,而地区差异揭示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基础。
作者其他论文



加强会计指数研究全面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王化成;陆凌;张昕,等.会计研究.2012,7-11.
转型中国的治理新格局:一种类型学途径.张昕.中国软科学.2010,182-188.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脆弱性分析.张昕.上海金融.2007,79-81.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机构改革评价.张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15-20.
走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可抉择供给体制 --当代政府再造运动述评.张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11-117.

相关话题/社会 组织 会计 文献 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