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微信分享的美学意味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微信分享的美学意味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李昕揆[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期:5
页码范围:179-182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属部门:文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0-856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hxk201605029.aspx
关键词:微信分享;自我表露;快适体验;审美呈现
摘要:微信以其跨网络、跨终端特性,实现了跨平台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微信用户通过各种“晒”“秀”“转”“评”“赞”,实现了对各类符号和影像的迅捷分享。分享已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普遍现象。微信分享是一种具有交互特征的“自我表露”行为,它能够激起一种冰激凌式的“快适”体验;它从“生活艺术化”和“拟像化生产”两个层面,构成为投影于虚拟空间的日常生活的另类审美呈现。
作者其他论文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的“他者”理论.李昕揆.东岳论丛.2016,37(8),33-37.
中国媒介生态学的两种范式及未来趋向.李昕揆.中国文化研究.2016,10-18.
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党圣元教授访谈.党圣元;李昕揆.社会科学家.2016,3-8.
媒介即信息.李昕揆.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95-98.

相关话题/微信 信息 中文 文学院 文献